辩论赛在国际法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与作用
辩论赛在国际法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与作用
许楚敬
摘要:在一门法学专业必修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辅助教学而举办的、以该门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内容的“课堂教学辩论赛”并不多见。但是,在法学本科教学中,以辩论赛为形式的课堂教学实践,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教学尝试。这种辩论赛除了具有一般所讲的辩论赛的作用以外,还能给国际法教学带来诸多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辩论赛;国际法;本科教学;作用
辩论赛对于法学院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四年的本科学习过程中,至少是现场观看过,甚至参加过各类辩论赛,比如班际、院际、校际辩论赛等。但是,在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为辅助教学而举办的、以该门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内容的“课堂教学辩论赛”,倒是不多。我曾在本科国际法教学过程中举办过一次以国际法理论知识为辩论题目的辩论赛(以下简称“国际法辩论赛”),并且获得不错的反响,不但取得了较好的国际法教学效果,而且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国际法的热情。
一、国际法辩论赛题目的选定
我在承担2004级本科生国际法教学任务的初始,就萌发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举办一次以国际法理论知识为内容的辩论比赛的想法。尽管有点“突发奇想”,但“心动不如行动”,于是在学期初就开始了辩论赛题目的筛选工作。
在我看来,一个国际法课堂教学辩论赛的题目必须符合如下要求,第一,紧扣课堂所学习和掌握的国际法理论知识;第二,紧密结合已经发生的国际热点问题;三,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第四,必须具有较强的对抗性;第五,学生感兴趣。经过筛选,我确定了“武力打击恐怖主义合法还是非法”这个题目。选择这个题目的理由是:2001年美国“9·11”世贸大厦恐怖袭击事件以来,恐怖主义与打击恐怖主义成为国际社会头等重要的问题。美国扯起了反恐大旗,不惜“以牙还牙”、“以暴制暴”、“以恐反恐”的方式,接连发动了两场反恐战争,对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武力打击恐怖主义合法性问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国际法理论,比如使用武力原则、先发制人是否具有国际法依据、国际法上的自卫权理论等。“9·11”规模空前的恐怖袭击,再加上这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可怕的爆炸场面不时在各国的电视屏幕上播放,一时间也使美国获得了武力反恐的空前合法性,并占尽受害者的道义高地。美国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空前合法性”随后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基地”组织进行的军事打击。但是,美国以反恐为名提出的“先发制人战略”遭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非议与质疑。而且,不幸的是,大张旗鼓的武力反恐并没有彻底消灭恐怖主义组织,整个世界的恐怖主义活动反而愈演愈烈,恐怖主义越反越恐、恐怖分子似乎也越反越多。伊拉克以前没有恐怖活动,但伊拉克战争后却成了“恐怖天堂”,特别是印尼巴厘岛、伦敦连环爆炸事件等事实表明,世界不是更安全了,而是更不安全了。因此,通过这场辩论赛,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国际法对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规制现状、使用武力打击恐怖主义是否合法、先发制人军事行动是否具有国际法律依据、武力反恐与国际法上的自卫权的关系,以及在国际法的框架下该如何反恐等等相关的国际法基本理论问题。
二、国际法辩论赛的组织
确定了题目之后,就进入组织辩论赛的环节。主要的环节有动员报名参赛和确定参赛队员、资料搜集和撰写辩词、赛前热身和训练,以及选定辩论赛评委等。
首先是发动学生们踊跃报名参赛。我把正反双方分为男生队和女生队。经过报名,最终确定4名男生和4名女生为本次辩论赛的参加者,正反双方各自的分工和配合由两队内部协商讨论确定。其次是资料搜集和撰写辩词。为了使比赛顺利进行,我布置参赛队员搜集有关辩题的资料,也给他们指定了一些参考书目,供深入阅读,要求参赛队员务必充分掌握与辩题有关的国际法概念和理论知识;接着是着手撰写辩词,每位辩手按照自己的分工,撰写辩词;正、反双方的一辩、二辩、三辩和四辩加起来一共有8篇辩词。这个过程也是辩论赛指导老师最辛苦的时候,因为我必须帮这八位辩手逐一修改辩词,甚至要帮他们设计整个辩论策略以及每位辩手具体的辩论思路,因为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整个辩论都必须自圆其说,言之有据,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而且作为指导老师,立场必须尽量保持中立,不偏不倚。至少从辩词上看,双方是“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在八份辩词中如何做到这点,的确也是一件“煞费苦心”的差事,为此,耗费了我不少的时间。
紧接着是比赛前的热身和训练。为了争取辩论赛的胜利,正、反双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热身和训练,并且各自请来学院辩论队的队员做了一些指导、传授了一些辩论技巧或陪练。辩论赛的组织工作还有一个环节是,请一些老师做评委。我主要邀请国际法教研室的同事们,这是因为本教研室的同事们对辩论赛题目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最为熟悉;也请来以前读大学时参加过学校辩论队、熟悉辩论赛事的一位同事担任评委。此外,我还亲自写了辩论赛的宣传海报挂在学院网站,制作了赛前现场播放的PPT等。至此,万事俱备,辩论赛只等“排期”一到,就可“隆重推出”了。
三、国际法辩论赛的举行
国际法辩论赛按期在学院模拟法庭举行。辩论赛的正反双方围绕“武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合法还是非法”唇枪舌战,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辩论。
正方女子队认为,来自国外的最严重的恐怖主义攻击已经构成武力攻击,遭受恐怖袭击的国家可以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规定的自卫权使用武力打击恐怖主义。联合国安理会1373号决议“采取一切手段打击恐怖主义行为”,暗含了恐怖主义攻击可视为武力攻击。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或一国事实上的政府只要对恐怖主义组织行使了实际控制或实际卷入他们的活动,最严重的恐怖主义攻击就可归于该国家或该事实上的政府,从而成为对受害国的武力攻击。因此,行使自卫权对恐怖组织及其庇护国进行武力反恐是合法的,一国可以在极端紧急的情况下迫不得已采取预先性使用军事力量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对于正反的观点,反方男子队进行了争锋相对的反驳,反方认为,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世界上尚未有统一的认识,正方所说的自卫权,其实是一种预先性自卫权。预先性自卫权并不是《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自卫权,是对自卫权的曲解,是一种非法使用武力的行为,违反了宪章中关于禁止非法使用武力的规定。行使自卫权实施武力反恐容易造成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武力反恐实际上达不到根除国际恐怖主义的效果,其带来的更多是对国家主权的践踏和对人权的侵犯。当反恐被某些政治力量滥用,并充当政治的工具后,武力反恐不过是某些国家发动侵略,制造战争的借口。所以,武力反恐是非法的。
接下来的自由辩论阶段双方主要围绕恐怖主义的界定标准、自卫权的行使条件、打击恐怖主义能否进行预防性自卫、在武力反恐中受害国是否有权判断武力攻击已经发生等等问题进行。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各不相让、妙语连珠,赢得了在场同学的阵阵掌声。在总结陈词中,正、反双方都紧紧抓住对方观点中的漏洞,逐一批驳。评委们退席评议期间,辩论赛进入观众问答环节,双方辩论队员与在座观众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这场辩论赛,双方除了拼逻辑、语言和辩论技巧以外,最重要的是比赛哪一方更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国际法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点评专家高度肯定了这场辩论赛,指出这是法学院国际法本科教学中第一次以辩论赛为形式的课堂教学实践,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教学尝试。最后,辩论赛主席受辩论赛评委的委托宣布本次辩论赛的胜方和最佳辩手得主。至此,法学院第一次以国际法理论知识为辩题的辩论赛圆满结束。
四、辩论赛在国际法本科教学中的作用
在本科生国际法教学过程中举办辩论赛,除了具有一般所讲的辩论赛的作用,比如有助于探索和捍卫真理、积累和增长知识、展示综合素质、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锻炼逻辑思维和心理素质,提高临场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还能给国际法教学带来一些积极的作用。
首先,检阅学生对课堂上讲授的国际法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由于辩论题目涉及许多国际法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这场辩论赛中参赛队员对有关国际法理论知识的运用,可以观察学生对前期国际法教学中有关国际法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
其次,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这场辩论赛,促使学生将课堂教学中学习到的国际法理论知识与当前的国际热点问题的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有助于锻炼学生运用国际法理论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也能感受到教科书中那些抽象的、枯燥的理论原来还是“有用的”。
再次,使学生更加关注国际时事,开阔视野。本次辩论涉及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的反恐战略、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等,都是当时重大的国际事件。通过这次辩论赛,可以扩大学生们的视野,使学生们明白不能只知道书本里的知识,更应时刻关注国际时事和新闻,开阔视野、放眼全球。
最后,激发学生学习国际法的热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与学习国内法不同,由于国际法不怎么贴近自己每天的生活,国际法理论抽象且难懂,国际法案例冗长又晦涩,较难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关注。通过这次辩论赛,后来据同学们反映,辩论赛结束后,同学们回到宿舍后,还继续对刚才比赛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激辩”,这也表明本次辩论赛是达到了我原先设定的目的。
本文由高级会计师论文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组稿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QQ:
论文辅导QQ:
论文代写QQ: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