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与“高效”
论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与“高效”
胡金波
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做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爱上音乐课;通过趣味性教学,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通过课堂音乐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改革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关键词:课堂教学;引导;高效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相互配合的完美统一。实践证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与课堂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情境,针对具体教学内容,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综合感官,并通过各感官间产生的联觉,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情感和兴趣。
如在学习歌曲《青春舞曲》时,让学生欣赏新疆地区的风光、民居、歌舞图片(视觉),聆听新疆民歌(听觉);在学习歌曲《茉莉花》时,让学生回忆茉莉花茶的清香(味觉)、欣赏茉莉花的图片(视觉)。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就会带来一种对“情”的体验和对学习新课内容的急切的期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爱上音乐课
当代音乐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教学环境的改革。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环境的格局,强调和突出“学生角色”的作用,强调教学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在音乐教学中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爱上音乐课,想上音乐课。
1、首先,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常处于指导的地位,但是这并不是表明教师与学生是“居高临下”、“师道尊严”的关系。
2、其次,音乐教学要创造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教学气氛。音乐课堂教学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音乐教学应该比知识性学科更富有感情色彩,更具有亲和性和趣味性。音乐教师和学生之间,同学们在音乐课堂活动中间,需要有一种相互交流、默契配合的关系,需要有一种预约、和谐的氛围。
三、通过趣味性教学,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时刻觉得有新鲜感。教师可以时而穿插启发性提问,时而组织活泼热烈的讨论,时而进行饶有兴趣的对话;时而进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范唱、范奏等,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寻奥探秘的求知欲望。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具有新颖、形象、直观等特点的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创造出悦耳、悦目的教学情景。
四、通过课堂音乐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
在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堂音乐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当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如下一些课堂音乐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主题型探究活动。主题型探究活动的内容较单纯,主题较集中。活动的主题可由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可分组或自由组队进行活动。活动的实施过程可是:明确探究主题;寻找资料;归纳总结;集体交流。如在《锦绣江南》这一单元的学习当中,我让学生课后收集刘天华的生平、代表作、小故事等,在课堂中相互交流、学习。
2、解疑型探究活动。解疑型探究活动主要由问题组成。可由问题开启,由问题连接,由解决问题而告终。总的来说,就是探究解决学习中疑惑问题的实践过程。如在歌曲《故乡的小路》的学习当中,学生发现歌曲前后的节拍不同,这时我进行了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积极的投入探究活动中,在演唱、感受、讨论后,总结出:不同节拍的旋律组合会造成奇妙的效果;这是音乐家创造音乐的一种手法;这种方法称为“变拍子”。
3、课堂音乐创作型活动。 对音乐创作人们总是觉得很神秘,其实中学音乐课中所进行的音乐创作跟专业的艺术创作是不一样的, 它是学生们自我价值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体现。如在歌曲《大海啊!故乡》的学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条音乐创作题:小组讨论、设计 《大海啊!故乡》的演唱形式。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讨论、设计当中。设计出了多种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一同学领唱几个同学用“la”伴唱等等。
五、改革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音乐课并非“唱歌课”。若简单的以一首歌曲来断定学生的音乐成绩,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全面的。这样做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其它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就可以不学;而且也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另外还会让一些平时上课表现较差的学生产生不满,认为老师不公正,丧失对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课的成绩不能完全用书面的形式来统计,一首歌曲、一张试卷不能评定学生一个学期的音乐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构建如下的一些音乐评价方法:
1、平时积累法。把学生平时在音乐课上的表现、态度、回答问题的情况记载下来,作为学期结束时音乐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2、强项评价法。班集体授课形式决定了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要面向每位学生。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的差异、项目的强弱来作出评价。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些;有的则舞蹈好些;有的善长器乐、有的善长欣赏,有的虽在唱、跳、奏方面不行,但在音乐常识、诗歌朗诵等方面掌握得很好等等……针对以上情况故在考核时不能将先天五音不全与节奏不稳的就一律给予低分,而应根据具体条件作强项评价,以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
3、音乐考查表演法。在离学期结束音乐考查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就让学生着手准备,考题也改变每个唱一首歌曲的做法,而是让学生任选一首本学期学习过的歌曲,围绕这首歌曲创编任意的表演形式——希望有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对这样的音乐考查就不是紧张、厌烦、麻木的,而是充满期待、满怀激情的。而且又促进了学生在以后的音乐课中表现出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兴趣、更强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效率。
总之,作为中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本文由高级会计师论文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组稿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QQ:
论文辅导QQ:
论文代写QQ: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