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高级会计师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师院校学生教育实习困境分析

发布日期:2012-11-28 浏览:
分享到: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师院校学生教育实习困境分析
何婷婷 毛萍钰

摘要:从教育实习理念、师资力量、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在大众化背景下高师教育实习的困境,提出了明确教育目标、转变指导教师观念、合理安排实习计划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众化教育; 高师院校; 教育实习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高等院校学生的毛入学率逐年增加,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阶段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数量也在这一背景下迅速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在精英教育阶段不曾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师院校学生的教育实习问题,就是目前摆在高师院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大众化背景下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实习理念陈旧
   多年来,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一直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技能训练,重视理论课程、忽视实践课程的弊病。虽然许多高师院校都将教育实习列入教学大纲,但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任意性较大,无法保证质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培养大量不仅专业知识过硬,同时还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然而,当前有些院校的高师教育实习却依然存在观念守旧、内容单一、模式固定、实习时间短、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融合等缺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则是由于一些高师院校对教育实习的定位没有改变,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没有与时俱进造成的。
   (二)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高校扩招后,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新增的高校教师数量远远赶不上快速增长的学生数量。体现在教育实习上,这种不足就更明显了。教师人数略有增加,实习课时不变,大量增加的学生人数使教师能够分配给单个学生的指导时间减少,必然会导致教师的指导质量下降。
   (三)实习基地建设困难重重
   高师院校学生是以中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的,因此,学校必然要安排学生去中小学实习,各中小学校理应予以大力配合,使教育事业能一代代传承下去。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联系一所能让学生进行教育实习的学校对高师院校来说是非常不易的。主要是应为大多数中小学担心教育实习会对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影响,就算是勉强同意实习生在学校实习,一般都是让实习生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比如帮助任课教师批改作业、维持自习课课堂纪律等,有的可能会让学生进行2-4课时的教学,但这无异于沧海一粟,学生根本达不到预期实习效果。
   针对这些情况,高师院校应当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力开展教育实习改革,使之适应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时代的需求。面对客观和严峻的现实,我们要尽快更新观念、转变方法、克服困难,尽最大可能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教育实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解决高师教育实习问题的对策
   (一) 明确教育实习目标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总体目标是要为基础教育提供优良的教师资源。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各高等师范院校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本校及不同专业与院系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进一步做出了规定。教育实习也应围绕这些目标来安排。那么,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大背景下,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应该是在精英化教育基础上的发展。在学生掌握各项教师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成为一名具有个人风格、个人魅力的教师。
   (二)转变指导教师观念
   大众化高等教育观念的核心是差异。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关首要原则应该是尊重差异的多样性。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育实习工作面临的挑战是观念上的改变。指导教师应该摒弃原来的教条主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允许他们自我创新,自我突破。因此,实习指导教师,尤其是具有多年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要转变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在确定学生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找准课程的重点难点之后,指导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掌握主动权。
   (三)合理安排实习计划
   现在师范类的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八学期,通常是第七学期进行,进行为期大约6到10周的一次性集中实习。这种实习时间的安排,本身就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方面,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学校运动会甚至是招聘会纷至沓来,使学生的教育实习时间和精力都被削减了。另一方面,第七学期正是大四毕业生考研复习的那个学期。有些同学对于教育实习感到很矛盾,他们又想进行实习,又觉得耽误了复习时间,两边为难。而那些坚定信心,一心考研的同学则是完完全全在应付教育实习,能不去就不去。因此,针对这些现实情况,学校应该合理地安排学生的教育实习,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取得收益。
   第一,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微格教学。一般的高师院校都会开设微格课程,在进行微格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为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熟练掌握课堂教学中的必要环节,同时要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特性,逐渐形成自己的讲课风格。第二,在学生进行教学实习前,学校应安排学生首先进行教学见习,为学生聘请一些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进行示范课,或进行讲座或以座谈会的形式使学生对中小学的教学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对实习学校、实习对象等有充分的准备。第三,实习教师对时间上的安排要多多注意。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实习经验告诉我们,在师范类学生学习期内进行多次教育实习的效果要明显好于我们现在的一次性教育实习。因此我认为可以适当的延长或是调整实习时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至少组织两次教育实习,相信那样的取得效果会比现在好得多。第四,实习结束后的总结报告非常重要。要挑选一些讲课优秀的学生为实习师生做实习汇报。不但要组织本次参加实习的同学观摩,同时也要让其它几届的学生一同参加,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
    总之,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应该受到广大高校教师的重视,我们应该转变思想,合理统筹,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做好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工作。

参考文献:
1. 缪裕清,范武.《我国高校大众化教育观念的转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10~12
2. 闫春萍.《实践教育:大众化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J].重庆工商学院学报,2006,(6):171~173
3.刘超,杨洋,刘艳.《教育公平下的大众化教育与精英化教育关系之整合》[J].中国电子教育,2009,(4):33~36

本文由高级会计师论文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咨询QQ

客服电话

(工作日:9:30-17:30)
0311-80815816

支付方式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