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高级会计师论文 >> 成本会计论文 >> 正文

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和控制措施探析

发布日期:2012-11-6 浏览:
分享到:

本文导读:本文由高级会计师论文网http://www.kjslunwen.com/) 整理,本网主要以免费提供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高级会计师报名条件,高级会计师答辩经验,高级会计师培训,高级会计师习题讲解,高级会计师论文发表等业务为主。

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和控制措施探析
廖金兰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事业单位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在事业单位深入进行改革发展的现状下,需要加强成本管理,对成本控制措施加强探析才能提高单位的竞争力。论文探讨了事业单位坚强成本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控制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会将运营过程中的效率和成本问题放在首位。我国的事业单位是一种独特的经济组织形式。其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本身还具有公益的性质,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理念还不够深入,在单位绩效管理中标准有待提高,总体上事业单位的成本开支逐年增加,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经济负担,目前急需分析其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意识较为淡薄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的基本开支主要由政府包办,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主要由政府进行资金投入,这样事业单位成了典型的政府附属物,如此,部分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不计成本,低效运行,不考虑效益问题的现象较为普遍。单位员工普遍缺乏成本管理的基本意识,事业单位管理者多认为事业单位与私营企业不同,对成本核算持怀疑态度,另外,单位员工多缺乏成本控制意识,认为成本控制是财务和上级的任务,与自己无关,造成资源浪费。
   (二)单位内部的经济核算体系存在漏洞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经济核算体系都存在漏洞,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会计核算、财务核算、资产核算。在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体系中,经营性为主的自收自支单位主要是利用权责发生制来完成成本核算任务,非经营性的单位主要进行的是收付实现制,由于成本核算意识不强,其资金的绩效考核和评价的正确性难以保证,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各项业务难以区分,所以分摊费用较为困难,资金也难以得到准确的核算,这样对有效利用国家预算资金造成影响,也容易使国有资产流失。
   (三)缺乏有效的成本预测与合理的控制手段
   当前,事业单位主要的经济来源为财政拨款,因此,在单位的财政管理过程中预算具有重要的意义。每年中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都须用到零基预算法,在实际的资金利用中。部分单位在“自利”意识下在计数法的原有预算上追加,极少事业单位进行预算消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使用资金的效益产生影响;部分单位的成本预算内容过于简略,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较为模糊和不确定,资金利用率较低,造成了经费的严重浪费,另外,事业单位管理部门成本意识较为淡薄,造成了资产的闲置甚至流失,在国家大力财政支持的条件下,部分单位的资金使用内容提前进行更新,且资金低效使用,易形成账实不符的问题。
   二、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改进措施探究
   (一)增强事业单位的成本意识
   事业单位在当前的体制下,成本意识较为淡薄,面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改革迫在眉睫,事业单位要自食其力,与市场结合,就应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成本意识,积极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将原来的算账型成本管理方式转化为经营性的成本管理方式。
   以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为例,近10年来的不断改革,单位建立内部成本管理制度,模式分级核算,成本按按分院按科室进行核算,但是,从预算到决算,主要是财务和领导层在参与,其它业务部门及一般员工成本意识薄弱,甚至根本不计成本,按内部成本管理规定应是企业各管理层级和全体员工参与的过程,所以建立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关键在于“人”,即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者以及全体员工都应对成本管理加强重视,全力支持成本管理的运作,事业单位内部员工应坚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建立勤俭节约的美德,小到一度电,大到单位的发展和建设,所有员工都应重视成本控制,不断提高成本意识,强化自身素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坚持利用最少的资金消耗,实现最大程度经济效益的良好效果。
   (二)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组织机构,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
   事业单位普遍存在成本投入居高不下的原因多种多样,缺乏对成本费用管理控制体系的有效实施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为了将单位的运转资金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
   首先,应当加强成本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与完善,规范化成本管理控制体系。其次,在建立和推行相应成本管理目标的基础上,透明化费用支出流程,加强对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全面控制将成本管理置于内部控制的首位,降低事业单位的成本。第三,加强对事业单位员工的责任意识培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使全员参与成本控制。同时,完善内部成本控制管理机构系统,将成本管理落实到人头。第四是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机构,其主要内容包括成立以行政领导以及会计师在内的组长领导机制,将全体员工纳入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的小组中,集思广益,制定增加企业资金利用率的实施计划,加强目标计划的建立,定期组织成本管理效益的分析总结会,将管理成果及时发布,这样能及时解决成本管理和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加强单位内部对人工成本的控制力度
   随着事业单位进行深入的工资改革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在单位产品成本中,人工成本的比重在不断增加,在人工成本支出与成本归集的流程中,对人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管理,应做好多个环节的工作,包括事前预测、成本使用中的控制以及成本利用后的考核环节等。
   其中,根据单位项目的生产需求以及生产流程工艺的安排、不同单位专业特点进行岗位的设置以及单位员工人数量、员工素质要求的确定的过程被称为事前预测。对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主要是检验检测工作的事业单位,还以法定任务工作为主,不适宜用工时来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衡量,所以,重点在于将匹配单位员工最佳数目、不同岗位的技术系数进行确定,将员工编制、人工成本等费用开支进行初步的预算。成本使用中的控制主要是采用绩效考核与控制定额工时的方式来确定人工成本,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安排,以岗定员,根据岗位性质确定工酬,保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的质量,这也是控制人工成本的重要途径。成本利用后的考核是在绩效考评的基础上对员工的岗位价值做出评价,在此基础上确定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将控制事业单位内人工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四)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监控体系
   在事业单位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须做到:第一,将成本使用流程进行规范,形成闭环的费用管理流程,保证成本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其次,成立具有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其应对单位内的成本管理制度以及成本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督,如对检验研究材料的采购、外协支出等成本费用定期向监控部门做出成本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报,保证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严密性。
   另外,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健全成本控制监控体系,通过梳理产品项目数据以及单位费用管理流程等实现对成本审批、控制以及考核的程序化,确保监控体现的严肃性、可行性。
   三、结语
   加强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推动特种设备检验研究等自收自支的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推进经济增加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促进特种设备检验事业持续发展,实现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意义重大,当前,应对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成本控制管理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傅燕盛.论事业单位的全面成本管理[J].管理观察,2010(24).
   [2]沈燕.军工科研单位成本管理问题探讨[J].当代经济,2007(16).
   [3]江宏坤.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7).
   [4]田军.谈事业单位成本控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2(1).

如果高级会计师论文网http://www.kjslunwen.com/)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邮箱kjslunwen@163.com


 

咨询QQ

客服电话

(工作日:9:30-17:30)
0311-80815816

支付方式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