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收束艺术
浅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收束艺术
江凌花
摘 要:中学课堂教学,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收束教学是制约和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要素之一,一个精彩的教学收束能巩固知识、激发兴趣、启迪智慧、开拓视野、净化心灵,让课堂发教学挥出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收束;方法
特拉弗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艺术[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正努力在课堂这一平台上实现同步融合, 这不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是对教师传统理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挑战,这种新与旧的冲突,更是将课堂教学的高效多样性研究推向了高潮。
“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2]。”为设计好一个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结构,就必须注重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终曲,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更要十分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收束的艺术形式探索。
一、收束的含义及其作用
收束是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或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终了时,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归纳总结、转化升华、实践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化的概括、巩固和运用,把新知识和新技能有效地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形成新的完整的认知结构,并为以后的教学做好过渡的一种教学行为。
收束不仅能应用于一节课的结束,一章知识的学习结束,也可以应用于相对独立的教学阶段的结束。
收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梳理概括,总结提升
语文教科书是分单元、篇章编写的,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在课终时,对教学目标中的知识要点、能力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简明扼要的梳理概括,可以使整堂课的教学内容系统化,增强学生的整体印象,构建知识网络;可以理清线索,提炼出精要,使之纲举目张,执简驭繁,增强记忆;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可以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感情基调,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并使这些认识和体验转化为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准则。同时,教师富有艺术性的“点睛”之笔,可使学生获得的零散的、停留在浅表层面上的感性知识升华为系统的理性知识。
2、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教学过程中充满着众多的不确定因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前的设计进行,其中难免出现失误与不足。富有艺术性的小结,既可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又可以检查教学过程中的疏漏之处,及时弥补缺陷与失误, 使教学更趋完美。
3、有机衔接,拓展深化
教科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过程。富有艺术性的课堂小结,既要对本课进行全面总结,又要为以后新课题的讲授创设教学情境,埋下伏笔。同时,有些课讲完之时,可把“小结”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把一些与教科书内容紧密相联而课堂上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从而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能力,深化对知识的理解[3]。
二、收束的构成要素、程序和方法
(一)收束的构成要素和一般程序
1、收束的构成要素:
(1)收束意识——在思想上有一个结意;(2)收束形式——在时空上有一个结点;(3)收束语——在内容上有一段结语;(4)收束方法——在形式上有一个结法
2、收束的一般程序:
(1)心理准备。一节课上到最后阶段,学生的情绪容易松弛,精力容易分散。这时要演好“压轴戏”,取得“丰收”,必须要通过有效方法唤醒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简单回忆。即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回顾,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
(3)概括要点。就是教师要通过对知识的整理,指明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明确主干知识和学习的主线。
(4)建立联系。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回顾,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整理,掌握辩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多种思维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5)巩固应用。主要是通过文字练习、口头提问或其他有效形式,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检验和反馈教与学的状况,巩固新知识,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
(6)拓展延伸。即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和视野,需要在结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纵化深化,进一步培养学生操作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二)收束的常见方法
1、归纳总结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收束方法。它是教师本人或教师引导学生以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概括、梳理归类,强化教学要点,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结尾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结尾,必须要提纲擎领,简明扼要,系统准确,要避免教学内容的机械重复。力求多角度、多形式、有深度、有创新地概括总结,注意强化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突出教学主题。
2、悬念教学法
所谓悬念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提出引人入胜的疑问,留给学生去思考、研究,使学生进入探索的情境之中,在后续课中,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通过不断地设疑、解疑的链状教学,可以不断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智慧的火花,产生浓厚、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4]。
3、对照比较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课终之时,从思想内容、框架结构、语言表达、形象塑造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将课文与以前学过的其他课文进行分析比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 使学生把握特点,总结规律,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防止学习的负迁移。
4、情感升华法
所谓情感升华法,就是指教师在进入教学尾声时,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运用生动的语言,饱满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板书对主题、人物、情节,给予引申性的总结,创设情境,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号召力,或提出目标、使命呼唤,或给予榜样、信任感召,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产生共鸣,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5]。
5、拓展延伸法
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根据课内所讲内容,与其它科目或以后将要学到的内容或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知识向其他方面横向或纵向扩展延伸的结课方法,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6、练习巩固法
是指当课堂教学进入结课时,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布置一定数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共同或由学生独立当堂完成,这样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查漏补缺,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除了以上的结课方法,语文课堂的教学还可以采用首尾呼应法、等收束方法,语文课堂的教学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在平时的教学中,上述的几种方法也不并是孤立单一的,可以联系实际、灵活应用,要因材施教,决不能生搬硬套。
另外,在精心安排和设计课堂教学的收束时,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收束的过渡要自然,紧扣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因人施教,切忌华而不实,刻意追求艺术效果而忽略了教学的本质;
(2)收束固然重要,但要注意时间的控制,不可长篇大论、本末倒置,力求做到语言精练、恰到好处;
(3)收束重在提炼升华,结尾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能像赶任务似的匆匆带过,要争取形成知识的理性升华,达到巩固提高、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
语文课堂的收束教学,已经成为一个既是教学方法与艺术、也是教学观念与态度的多元化问题,所以我们要从多元、多维的角度来解决它。
总而言之,收束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只要认真对待和科学运用,中学语文课堂的收束教学一样能收之以知,收之以智,收之以情,收之以趣,绽放出它独特的光芒!
参 考 文 献
[1]胡兴松.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广东教育出版社11月版,2000年:P335.
[2]白孝伟.晴蜓点水淡淡赏.《阅读与鉴赏》初中版.2005.05期:P67-P74.
[3]张钦彪.摭谈语文课堂教学收束艺术.西部科教论坛.2009.第六期:P48-P51.
[4]朱慧娟.悬念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第一期:P20.
[5]李新宇.教学风格论.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6.04期:P32-P33.
本文由高级会计师论文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组稿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QQ:
论文辅导QQ:
论文代写QQ: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