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高级会计师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高等学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日期:2012-12-3 浏览:
分享到:

高等学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郭晓波
  

    摘要:高等学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高等学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入党动机不纯、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等进行剖析讨论,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问题;对策
  高校中的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是服务广大学生的“勤务员”, 是联系高校党组织与青年团员学生之间的纽带。他们在学风、校风建设与社会实践等多方面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在新时期,如何长期有效的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更好的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党组织改进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高等学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功利性趋势
  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想法设法在各个方面武装自己,入党被他们看成了增加自己就业竞争力的一个砝码。从目前来看,高等学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大都具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思想积极向上,但这中间仍存在一些入党动机不单纯的现象,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为增强就业竞争力;二是为自己增添荣耀光环;三是随大流等。
  (二)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不高
      胡锦涛同志指出,勤奋学习,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学生党员应该主动学习有关政治理论,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但有调查表明,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数量虽不断增加,但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缺在不断下降,例如:有的学生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理解的很片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理论体系也是一知半解。
  (三)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学生党员应在学风、校风建设等方面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广大团员学生参照学习的榜样,但有些学生在被发展成为党员之后,不能坚持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要表现为:学习积极性较低,成绩不够突出;对于党组织的教育、培训、座谈等活动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党员意识淡薄,缺乏一定纪律性和责任感;群众基础薄弱,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不能充分履行党员义务。
  (四)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目前调查来看,高校党组织在这方面还存有一些问题,一是教育和管理的规章制度尚不健全,基层党组织结无法做到有法可依;二是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政治理论教师配备不足,教师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收效欠佳;三是相关机构设置不合理。
   二、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转型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冲击和影响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的过度时期,受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冲击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趋于多样化,更加突出以自我为中心,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部分学生党员不能正确认识其隐含的消极因素,出现了对理想和信念的缺失,党性修养不强,带头示范作用不够等问题。
  (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形式、方法、内容缺乏创新
  随着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原有的教育管理模式已跟不上形势的需要。现有的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方式往往局限于“党课集中培训、学习文件、听听报告”等,缺乏有针对性、灵活性和生动性的教育形式。一些高校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配备比低于全校师生员工总数的1%,而且负责日常学生党员管理的人员多为辅导员教师和为数不多的党务工作者,对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缺少细致研究,容易造成对教育和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现象。
  (三)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
  长期以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只重视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数量上,缺乏对“发展后”的教育管理,有的高校缺乏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使之无法做到有章可依;发展学生党员程序呈形式化,普遍存在着“重入党前的发展,轻入党后的再教育”的现象;学生党员年级分布不均衡,低年级学生党员人数少,高年级学生党员人数多,影响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理论学习,端正入党动机
  学生党员应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理论学习加强政治修养;高校党组织应创新理论教育形式,认真严格要求,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水平,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学习党的理论文献。只有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文献才能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和党的奋斗目标,帮助学生党员确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提高教育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创新理论教育形式
  高校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担负着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学生党员成熟进步的领路人。所以,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者要树立较高的责任心,不断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探索理论教育和党员管理的新内容、新方法。其次,在教育形式上,应大胆探索其他的有效形式,如组织相关专业学生组成“红色宣讲团”的形式,在各年级进行红色理论宣讲;还可以举办“红色周末”系列活动、尝试建立“红色微博”等的形式,成为开展理论教育的新阵地。
  (三)以党员活动为载体,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高校党组织要以学生党员活动为载体,大力倡导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首先,开展校园志愿服务,以“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为目标,在教育、管理、服务中发挥党员、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作为学生中的领导者,要有全局意识,通过组织学风主题班会、考研辅导等形式,提高学习团队的整体战斗力,本着为同学服务的宗旨,通过结对子、承包责任区等形式,以自身的努力帮扶人。最后,通过佩戴党徽,把党员身份亮出来,牢固树立“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高等学校应制定详细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施意见,完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工作机制;高等学校各级党组织要构建多层次的党员教育体系,合理建立党校组织;进一步规范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研究制定符合当前形势需要的实施细则如:发展前预审制度、发展前公式制度等,切实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建立健全学生党员激励考评机制,形成制度性的激励考评规范。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Z].2005-1-14.
  2.穆宪.青年入党教材[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M].2005.

本文由高级会计师论文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咨询QQ

客服电话

(工作日:9:30-17:30)
0311-80815816

支付方式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