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模式”产业转型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导读:本文由高级会计师论文网(http://www.kjslunwen.com/) 整理,本网主要以免费提供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高级会计师报名条件,高级会计师答辩经验,高级会计师培训,高级会计师习题讲解,高级会计师论文发表等业务为主。
“东莞模式”产业转型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摘要:为了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破除不利因素的影响,“东莞模式”必须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在转型和升级过程中东莞取得很好的成绩,值得我国其他地区特别是内陆地区的借鉴学习。内陆地区应该学习“东莞模式”转型升级的经验,在利用国际产业链转移、东部产业西移,采用高科技技术,改变外资使用方式,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转变发展理念,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内陆地区经济发展。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furt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Dongwan City and get rid of negative factors of “Dongwan” Model, it must conform to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rends in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It achieve encouraging achievements and worth learning to other areas, especially inland areas. In order to promote furt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inland areas, it is should be in use of the utilization of opportunities that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chain transfer brought on, the opportunities of the movement of industrial chain from the east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using the high-technology to the industries, changing the using modes of foreign investments, developing actively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changing the developing philosophy to build a resource saving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society.
关键词:东莞模式、产业转型升级、内地经济、借鉴
Key words
Dongguan module,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regional economic,anlehnung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东莞改革开放30 年来, 东莞充分利用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依靠东莞独特的发展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从一个农业县向新兴现代工业城市的跨越式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面对国内和国际的双重竞争压力,东莞积极面对,采用各种手段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为曾经的全国经济发展示范城市,东莞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经验,也为其他地区特别是内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为促进内陆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东莞产业结构的特点
1.1 “东莞模式”的特点
东莞经济在上世纪90 年初开始加速增长,究其原因,一是邓小平第二次南巡;二是承接了台湾IT 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三是承接了深圳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三来一补”企业的转移[1]。长年以来,东莞以第二产业为主导,是名符其实的“制造业名城”,只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 年东莞第三产业的产值暂时超过了第二产业。在所有制结构中,即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东莞2009 年仍然以外资经济为主导,民营经济占1/3 强,另外,公有制企业数量虽然不多,但其因规模较大,使公有制经济也占到东莞经济总量的接近1/3。从产值上来看,东莞主要产业一直以来以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制造业,即IT 制造业为主导,但随着近些年台资企业的“北移”或“北扩”,导致IT 制造业的主导地位逐年下滑,产业结构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由于东莞IT 制造业主要由东莞台资企业完成, 台资企业在东莞受关注的程度较高,所以导致东莞的台资企业数量大于港资企业的误判,而事实上,从东莞历年利用外资的来源结构来看,港资企业数量要远大于台资企业数量。台资企业相对于港资企业具有规模相对较大,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特点。
1.2“东莞模式”发展的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曾经的“东莞模式”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这是因为“东莞模式”的特点造成的,“东莞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产业链固化在低端,GDP 较大而GNP 较小。东莞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本地的土地、标准化的厂房,四川、湖南低成本的劳动力,外商提供的技术、资金、设备、管理和本地的生产要素相结合;二是所有制结构以外资、民营为主,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企业结构以规模以下、“三来一补”企业为主;三是市场、资金、研发“三头在外”。鉴于以上原因, 导致东莞产业链固化在低端、GDP 较大而GNP 较小的局面,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由于资产具有专用性,在这种状态下不允许将资产转用于其他用途,即使转为其他用途,成本往往也极其高昂,鉴于此,东莞原有的低端产业资本要向高端转化,具有高成本的障碍,转化过程相当困难。其二,由于东莞模式中本地生产要素的报酬低廉,导致在东莞经济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第二,主导产业空心化,东莞经济的安全性受到一定的威胁。产业“空心化”是指由于承接海外制造业大量转移,引起区域内生产能力不足,设备投资下降,就业萎缩,生产基地关闭等诸多问题[2]。东莞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也有可能面临产业“空心化”。产业转移后,如果本地新兴产业没有成长起来,或者国外新兴产业或产业环节没有及时引进,就会造成本地产业“空心化”,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
第三,台资的“北移”或“北扩”,经济安全受到威胁建立在低资源成本基础上的低端产业很容易外移,目前东莞面临较为严重的台资的“北移”或“北扩”,根本原因是资源的瓶颈使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台资企业大量转移到东莞是因为东莞土地和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一旦东莞失去这个优势,这些没有扎根的台资企业将会迁移到其他地区,直接威胁到整个东莞经济的安全。
二、“东莞模式”的产业转型升级经验
2.1 发展优势产业, 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是东莞的支撑产业,改变“东莞模式”发展困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要推进东莞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3]。东莞在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 促进制造业核心技术的升级。大力推广应用信息、节能、节水、环保等技术,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抓好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生态保护, 围绕重点行业和企业, 加强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严格限制并强制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 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提高环境准入门槛, 加强对重污染行业的环保监督, 执行更加严格的环保和排放标准。以自主化、规模化、集约化、高级化、信息化和适度重型化为标准, 在东莞重点选拔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集团企业、“两自”企业、行业领先企业和高成长性科技企业, 从税收、用地、行政服务、融资担保、技术改造、产业配套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 鼓励其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产品创新, 通过资本重组、股权置换、技术联合、市场联盟做大做强。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升级, 增强品牌竞争力, 构建和完善实施品牌工程的支撑体系。
2.2 推动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的培育创新
以引进吸收先进技术为基础。在制造业升级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中, 在加大技术引进力度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消化,吸收和创新,在此基础上努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此外,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搞好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的研发生产能力。同时,要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资机制,加大科技投人力度。除了政府的财政注入之外,要鼓励金融机构向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投资,企业自身也要加大科技投人。技术创新最终的市场目标就是要培育自主品牌、自有技术,增大产品附加值,重点培育起各行业龙头明星企业。同时,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统一。推动技术升级、催生品牌要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转变,要出台相关政策帮助企业把产业扩展到最大化,促进企业增资扩产并鼓励中小企业运用资本扩张和业务合作等手段创建自有品牌, 推动企业走“品牌强企”之路,支持企业抓住泛珠三角合作的机遇“走出去”。
2.3 确立物流产业为主导产业,以第三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
在三类产业构成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一产业农业所需的劳动力越来越少,第二产业工业所需的劳动力也越来越少,所以今后劳动力的主要流向应该是第三产业服务业。东莞作为以制造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具备巨大的货物生成量。2003年东莞外贸集装箱生成量达487万吨标准集装箱量,2010年是880万万吨标准集装箱量,在2020年将达到万吨标准集装箱量。东莞虎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由于受靠泊吨位的影响,目前只有33.5万吨标准集装箱量的容量,东莞外贸集装箱基本上通过珠三角港口群的香港、深圳、广州三港进出口。在发展现代物流方面东莞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加快虎门港的建设,以港口的建设促进本地民营资本进入第三方物流行业,如货代、专业运输仓储等行业。二是建立上规模的物流园区,园区应该考虑以集装箱的储存和周转为主营业务,致力于解决集装箱返空的问题,切实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三、“东莞模式”产业转型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借鉴作用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给全球的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严重影响了以出口导向性的中国沿海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我国以东莞等城市为典型代表的“东莞模式”产业转型的经验,为内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作用。金融危机既是危机更是机遇,在全球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如何促使经济快速平稳发展,构建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是我国内地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借鉴“东莞模式”产业转型的经验,转变发展理念,提倡高科技、抓住国际产业链转移和东部产业西移的机遇,实现产业整合,努力促进内陆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
3.1 转变发展理念,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将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重要支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的特点:绿色、智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信息化技术催生产业的突破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努力提升教育和培训的水平,促进科技的发展。绿色、智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大力发展信息化技术,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建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产业发展和转型的重要突破点,是我们经济工作的重点区域。
3.2 改变传统粗放模式,提倡高科技,以科技手段促进经济发展
产业转型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产业,而是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利用高科技促动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必须建立促使科技技术进步的奖励的机制,提高生产的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增减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多样性、质量层次,提高产业的机械化程度。对于促使科技技术进步,第一、国家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大对非盈利国家研发结构的投入,通过大力支持非盈利机构的科技研发力度,将研发的成果应用于生产,使之商业化并创造出利润。第二,加大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合作力度。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题,是对科技、技术最为敏感的单元,通过加强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合作力度,一方面可以使研发机构掌握最新的科技动态,明了企业现阶段最需要的科技,促使研发机构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研发,并利用企业现有的科技手段和科技人员,加速研发的速度和实用性,以最快的速度应用于生产。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可以利用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促使研究院确定最新的科技研发重点,确定重点的研发项目,同时通过企业资助的形式,减少国家的资金投入。第三,鼓励私营的机构参与科技的项目研发。在允许的行业,只要私营机构向相关主管部门提交申请并得到批复,私营机构可以得到相配套的资助资金。这样,可以显著提高研发效率,减少项目审批的时间,缩短研发成果应用的时间,同时可以提高研发结构的竞争力[4]。
3.3. 改善外商投资结构和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外商投资特别是港澳投资是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外资企业是我国沿海城市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莞、苏州等地,外资企业占当地企业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二分之一,外商投资在我国改革开发三十年中,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产业发展的经验,我们对外商投资必须一种更加科学的态度对待。经济发展的经验显示,国外投资产业,如果呈现产业结构单一、产品质量低下等特点,一般会带来诸多的问题,若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低利润等问题。因此,对与外商投资,我们应该转变发展思路,变“邀请投资”为到“选择投资”,以强调“项目投资”改为“产业投资”或“集群投资”积极调整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和质量,提升产业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3.4 结合国际产业转移和自我梯度转移,实现了可持续的价值链和产业转型升级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促使国际产业链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国应该利用这一巨大的产业链转移的机遇,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理念,推动我国产业特别是西部产业的转移升级。并利用东部产业西移的机遇,结合国际产业链转移,构建先进的产业集群,促进西部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国际产业链转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跟国际跨国公司的合作,学习跨国公司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积极转变在生产中的身份,努力摆脱“原始设备生产商(OEM)”的身份,向产生高利润“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和“原始品牌制造商(OBM)”转变,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品的创新,逐步取代国家跨国公司的产品。另一方面,内陆地区也要积极抓住在东部产业西移的机遇,努力学习东部特别是沿海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开阔的管理思路等,构建优势的产业集群,推动内陆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
3.5 实现产业整合,使先到服务业称为拉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通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促使产业间的相互整合。成本优势、网络效应和消费者的行为,使现代服务业在日益增加的商业活动带来的大量的利润。现在服务业的GDP占全球总GDP的60%。参考东莞地区的港口物流业定位,内陆地区可以在现在服务业的发展上下大功夫。因此,必须抓住国际产业整合的机遇,促进内陆地区信息、证券、保险、物流、媒体等服务行业的整合,并扩大传统行业的服务范围,并且创造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业务,使现代服务业称为拉动内陆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东莞模式”是改革开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的缩影,在改革开放初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和良好的示范效应,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东莞模式”的不利因素也逐步显示出来,模式的升级转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我国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有良好的借鉴作用。利用国际产业链转移、东部产业西移,采用高科技技术、改变外资使用方式、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转变发展理念,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促进我国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1]孙霄汉.东莞模式的成就、挑战与未来[J].广东行政学院学院,2009(2).
[2]刘可夫,罗进华.东莞实施产业转移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措施[J].产业经济,2008(12).
[3] 刘小川.次贷危机下东莞制造业发展思路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0(3).
[4] Chiung-Wen Hsu, Hsueh-Chiao Chiang. The government strategy for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 Taiwan[J]. Technovation, 21 (2001) 123.
如果高级会计师论文网www.kjslunwen.com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编辑组稿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QQ:
论文辅导QQ:
论文代写QQ: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