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高级会计师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 正文

对提升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效益的研究

发布日期:2012-9-20 浏览:
分享到:

本文导读:本文由高级会计师论文网http://www.kjslunwen.com/) 整理,本网主要以免费提供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高级会计师报名条件,高级会计师答辩经验,高级会计师培训,高级会计师习题讲解,高级会计师论文发表等业务为主。

                          对提升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效益的研究
 [摘要]  体育场馆是全民开展健身运动的基础,学校体育场馆占据着社会体育设施重要地位。学校体育设施占全国体育设施总量的三分之二,在大多数城市体育设施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国内外学校场馆的调查对比,结合我国国情探究学校体育场馆其管理经营模式。为提高学校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和各项功能提供参考依据与基本思路。
[关键词]  学校体育场馆;场馆管理;管理效益
1引言:
   全民健身计划(2011年-2015年)第四部分社会保障措施要求:“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利用率,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具有多种社会服务、经济服务等功能。”
   基于学校体育场馆在教学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了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对学校体育场馆的合理管理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研究。解决体育场馆在课程教学与娱乐休闲使用中的矛盾,校内学生与社区居民使用中的矛盾,以及其高昂场馆维护费与如何合理收费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参考建议和处理方案。本文选择国内外部分学校体育场馆作为研究样本,结合其管理模式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对比研究。
2国内外学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与对比
2.1国内学校体育场馆管现状与研究的热点问题
2.1.1学校体育场馆研究的热点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学校体育场馆存在的热点问题。第一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现状并不理想;第二开放时间短,开放场地器材有局限性;第三开放收费较高,学校态度不积极;第四学校管理人员负担重、安全问题、向社会开放和学生使用场馆产生冲突;第五责任不明显,学校资金不足,盈利方式单一。
2.1.1学校体育场管开放现状
   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据此为解决群众和体育场地不足问题,提出学校体育设施想群众开放并于2006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启动“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试点工作。目前“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国家试点单位已经覆盖29个省(区、市、生产建设兵团)62个区(市)的531个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国家级试点单位学校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了全国开放工作的开展。截止2010年初,已向公众开放学校约占具备开放条件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 我国教育系统全天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占全部体育场地数的14. 9%,部分时间开放的占全部体育场地数的14. 3%,不开放的占全部体育场地数的70. 8%(图1)。
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现状(图1)
   
2.1.2学校体育场馆收费现状
    对北京某高校的体育场馆收费情况调查显示,在对校外人士的租用中,其草皮足球场租金为1200元/小时,如需学校配备裁判,则需另加100元。乒乓球馆和羽毛球管的收费也较高,一般在10元~30元/每小时。而本校学生在使用中收费也如此,所以少有愿付费使用的[1]。其体育场馆使用的高昂价格使得多数学生望而却步。其他省市一些高校体育场馆除举办大型集体活动外都长期关闭。对学生而言,在体育馆内打一小时羽毛球或者乒乓球,相当于一天甚至三天的伙食费。高昂的入场费用使得学生想运动却难以入场,明明有羽毛球场却只能在两棵树中间拉条绳子做网线打羽毛球。一些学校甚至恐惧承担因校外人士租用而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责任而拒绝对外开放,禁止私人租用体育场馆,这直接导致了体育场馆资源的闲置,该状况让人担忧。
2.2.国外学校场馆管理现状分析
2.2.1全开放式管理
   美国德克萨斯州OKLAHOMA CHRISTIAN UNIVERSITY,是美国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私立大学,因此选择这所学校作为研究样本更具普遍性。通过电话调查在校生得知该校体育场馆的一些具体管理模式:除比赛占用场地外其对学生完全免费开放。据学生反映,通常运动都能使用场馆场地。学校体育场馆还对校外人士有偿开放,但由于美国各个住宅区都有自己的体育馆、健身房、游泳池,校外人士一般不会使用校内场馆。除此之外,学校每月举办一次音乐会,对学生免费,对外收费;每年举办一次大型音乐会则对校内外统一票价。
2.2.2收费式管理
   在通过网络联系的新西兰几所学校中得知,在校学生通常都凭学生卡进入体育场馆,90纽币半年,或者8纽币一次(1纽币=4.9569人民币),不限时。其体育场馆对外实行有偿开放,收费略高于学生收费但低于私人场馆收费,具有公益性质。其高校场馆使用率颇高,在校学生运动积极性也高,仅每天的正常接待人数就能满足其场馆日常维护费用。
2.2.3产业化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较为先进,普遍存在于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斯坦福大学。该校除各大院系外,还专门设立胡佛研究所和体育运动娱乐部,对体育场馆进行产业化管理。由于积极市场运作为校体育场馆带来了可观利润,使得学校有充足的资金投向体育方面。西方一些一流大学每年竞技体育预算可达1200万美元,一般学校也在300到400万美元不等[2]。而正由于这些巨额投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共有16名学生获得金牌。这正是因为其场馆管理模式遵循了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并贯彻产业化经营理念,从而使其场馆收入与体育资金投入实现了互相促进,这也正是美国高校体育健康蓬勃发展的原因之所在。
3对体育场馆效益的分析
3.1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可定义为一项工程对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等社会福利方面所作各种贡献的总称。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布局不合理,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只有1.03平方米。学校体育场馆作为开展全民健身,提高群众身体素质的重要阵地。根据我国国情首先应该注重的是社会效益。以达到资源的利用,同时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社区居民和青少年提供更好的健身活动场所,提高学校体育场馆的使用率,缓解居民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不足的矛盾,引导社会形成乐于锻炼,勤于锻炼,科学锻炼的社会风气,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3]。
   经过近五年试点,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与社区群众体育健身团队、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单项协会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等工作的结合日益紧密,更加有效的创造社会效益。
3.2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对学校体育场馆而言社会效益应放首位,但是也不能忽略经济效益,学校体育场馆投资大,维护费用高,如果一味追求社会效益,会为政府,学校带来沉重的负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该是相统一的,共同发展的。社会效益是民生问题,也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若经济效益的获得要以社会效益为代价,就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为了更快更好的发展群众体育事业,社会效益必须兼顾,也可兼顾。
3.3时空效益
   时间具有效益,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物质世界固有的发展周期递缩相结合导致事物快节奏发展。这就使人们固有的时效观念进一步升华。随着交通和通讯速度日益增长,正在改变人们对时间的看法。[4]不仅合理的利用工作时间,合理的利用空闲时间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校体育场馆可以抓住周边社区居民的需要,提前和延长开放时间增加体育场馆时空效益。如晨练一般都在凌晨5点到7点左右,学校应提前开放场馆,晚上延长时间开放场馆,增加效益。在学生课余时间,开设各项体育项目培训班,适当收费提高时间效益。
3.4多元效益
   多元化经营又称多样化经营,是不只局限于一种产品或一个产业,而实现跨产品、跨行业的经营扩张。
   学校体育场馆应提高多元化效益,在保证体育设施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多元化经营体育场馆。
4.分析与讨论
4.1我国学校体育场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呈畸形态势:一方面是学校体育场馆高昂的维护管理费用的巨大缺口,学生难以正常使用场馆;而另一方面各个学校还在为建造形象工程而争相投资建设场馆,从而使学校硬件设施日臻完善,以期在学校排名榜上节节升高,最终实现学校扩大生源以及影响力的目的。这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都使得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改革迫在眉睫。我国学校体育场馆正处于由行政型向经营型转变的中间过程,但由于各个学校所处地区及环境的差异,其转变速度也会有所不同,但转型乃是必然趋势。
4.2 政企不分、责权利不明
   学校体育场馆政企不分、责权利不明是导致学校体育场馆无法正常开放与提高管理效益的主要问题!学校体育场馆因为有教学任务,行政管理场地、器材、设施。但是又要面临着向校外开放的公益效益和减少成本、增加收入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产业化管理。很多学校都介于行政管理与产业化管理之间,行政管理不适合对外开放,企业化管理又对教学和学生的使用造成影响。所以很多学校政企不分,责、权、利不能区分,导致了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效益低下。
4.3 服务意识不强,没有风险体制
   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应增强服务意识,对于一些收费的场地或器材,要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产业化管理中消费者不只是购买了其中的产品,也同时购买了其服务,既然要产业化管理就应该把服务包含在内。并且应设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有些学校正式因为害怕风险不敢开放场馆。但是只要建立起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就完全可以把风险降低到最低,从而为学校场馆管理提高效益。
4.4产业化管理势在必行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大都由国家投资修建,学校体育设施经费多数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这意味着学校修建体育场馆的费用来源于广大纳税人,在大力提倡全民健身的今天,学校有义务对公众开放场馆。学校本质上是公益性质,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不能从事市场化的经营活动。而对校外人士开放,实行产业化管理,也是大的发展趋势。然而学校场馆产业化管理的主要问题是,学校除在编教师外没有专职体育管理人员,学校主要精力在于体育教学,难以投入更多人力加强管理经营。
5.结论与建议
   学校应成立企业化场馆管理部门对场馆运营进行细化管理。首先,开放场馆,到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宣传,以优惠的价格租用学校场馆举行比赛,联欢等活动,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校可以有偿提供器材与操作技术方面的指导,最终使公益与盈利并重,实现公益性的基础上带来收入。其次,学校可利用学生寒暑假场馆的闲置组织假期培训班如暑期游泳培训班等,从而提高场馆利用率并带来额外收入。最后,改善场馆设施建设,以馆养馆使学校体育场馆管理进入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与完善。
5.1政企分开,责、权、利分明
   学校事业与产业职能必须清楚划分,学校体育场馆在产业化管理过程中,其盈利的主要对象是社会人士与群体而不是学生,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对学生免费开放。作为办学机构,学校应立足于教书育人,即便是产业化管理,也需注意不可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否则会对高等教育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两者要分而治之。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和学生正常体育锻炼活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再进行盈利。
5.2风险管理
   许多学校由于担心校外人士在使用校内体育场馆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而造成巨大损失,不敢对外开放,这种闭关锁国的思想,不利于学校体育场馆的发展。虽然体育场馆空间大、人员多、结构复杂、整体气氛热烈,易于发生意外,但只要细化安检活动,许多事故还是可以完全避免的,即便出现意外,只要运用合理的管理模式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制定有利的战略计划也可使损失最小化。具体来讲,学校可配置安全设施及专业人员降低风险,购买保险从而转移风险,长期定期维护设施,规避风险。而管理者也应有意识接受风险并为处理意外发生制定一套风险处理办法,使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责任意识。
5.3加强服务意识
   高校体育场馆还应加强服务意识,在给健身者运动流汗场地的同时提供更多服务。如在场地旁边设置可存放衣物的设施,开放更衣室、休息室、淋浴室等。同时辟出商业服务区,提供饮料休闲食品、体育用品等,从而借助有利的环境增加收入。
   健身不仅是身体上的,还应该是心理上的,将学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就应该把自己定位为服务者,多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满足健身需求的同时,增强服务意识,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4注意提升综合效益
   从根本上来讲,增加社会效益就是要增强学校体育场馆服务于大众健身和体育产业的能力。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学校体育场馆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场馆的经营效益。
   学校体育场馆首先应保障完成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任务和周边社区居民的健身。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使体育设施复合化运作,集比赛、娱乐、商业、办公、文化、博览等多种功能与一身,使体育更多的与其他活动相结合,提高多元效益。增加场馆的开放时间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带来更多的可能。[5]经济效益的提高便能更好的服务社会,以求达到综合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大学体育场馆的.服务主体之痛 [N].人民政协报,2005-11-8(B02)
[2]中国学校体育网.美国学校体育的现状与改革 http://www.sport.edu.cn/info/info.asp?info_ID=3164# , 2005-6-7
[3]戚虎,钟以涛.议学校体育场馆作为非盈利部门的市场化运作[J].科教文汇,2007(7):212.
[4]刘锋.确立和强化中的时空效益观念[J].探索与争鸣,1991(5):32-37
[5]秦椿林 体育管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22-223

如果高级会计师论文网www.kjslunwen.com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邮箱kjslunwen@163.com

咨询QQ

客服电话

(工作日:9:30-17:30)
0311-80815816

支付方式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