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探究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探究
赵常青 山东省人民防空办公室 25001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日渐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存在这个着很多的不足与问题,这些问题和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发展,就必须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便可以适应我国事业单位发展需要。下面就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来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字: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事业单位的地位日益突出,对于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其中一个关键性环节就是完善相关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准则主要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两个文件从实行以来对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做出了不少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事业单位的管理需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经济活动发展不想适应。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其所拥有的房地产、土地使用权和专业技术已经大幅增值。而且。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也渐渐频繁。这些变化对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会计处理可观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适应。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已经逐步进入到了纵深发展的尖端,随着事业单位与其主管部门的资金关系多样化,将会有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的新业务也不断出现,这些变化也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提出了要求。
(三)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标准滞后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进程。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建立了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会计准则体系,我国企业会计处理规范有了系统改进,也实现了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于同步。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体系颁布于上个世纪,很多规定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管理的需要了。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改革方面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一)会计信息质量不尽如意
会计信息在会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披露上大多存在着简单、质量低的缺点,很多的事业单位在公布本单位的会计信息时都只向社会公众公布一些简单或者无关紧要的会计信息,公众更不无法从这些有限的信息中了解事业单位的运行于发展状况,因此,也就造成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严重滞后于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现状。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十分薄弱
核算与监督是财务与会计的基本职能,在会计制度的执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但由于我国现在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流程设计不合理以及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等问题和不足,再加上有些事业单位不重视财务部门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等,使得我国当前很多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十分薄弱,根本就没有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和作用。
(三)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
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是非盈利性质的单位,其会计科目的设置与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是有很大的出处的,而且由于存在不同类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的不同,各个不同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也是不尽相同的。但目前,由于对会计工作的不重视以及会计人才的缺乏,很多事业单位都存在着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的问题,会计科目设置的不规范也导致了事业单位的账务混乱不清,从而制约了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
三、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步伐的对策建议
(一)逐渐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
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会计信息更能够从根本上用于评价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更能够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行过程,更加符合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和谨慎性原则。恰当的引入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计入当期的支出,其价值就可以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反映,进而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不再计提折旧。
(二)进一步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标准没有对“会计目标”做出明确表述和详细分解,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应该对“会计目标”做出专门表述,同时可以从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信息需求的角度来看,对事业单位如何提供这些信息做出明确具体规定,以指引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最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应该明确提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概念,来突出其概念框架的定位。
(三)合理的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数量较大、数额较多,而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疏漏较多,这些资产的核算并不够真实。所以,事业单位应该像企业一样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合理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取消修购基金计提制度,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制度。购置固定资产时不必按资金来源列支,直接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在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以更科学的方式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合理反映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四)完善财务报表制度,建立科学的财务评测体系
如今,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质越来越接近一般企业的经营性质,其财务报表制度也应该担负着和一般企业三大报表相同的性质。所以,事业单位应该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与支出这部分内容去掉,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为编制依据。这个会计公式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全面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为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事业单位也需要高度重视现金流量表的作用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报表使用者可获得直观准确的会计信息,预测单位现金流量。所以事业单位增加现金流量表更能够科学的评测事业单位的财务现状,有利于事业单位管理效益的提高。
(五)加强对会计人才的培训与教育
事业单位要想加快会计制度的改革步伐就必须加强对会计人才的培训与教育,在、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基础,因此,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做好招聘工作。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人才招聘中,领导要严格把关,招聘专业知识水平高、思想道德素质高的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会计员工的培训。培训是老板送给员工最好的礼物。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制度改革也会面临着诸多的新问题、新事物,这就需要单位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各方面素质,使之不断适应事业范围单位发展需要。
(六)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为了加快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步伐就必须要强化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执行内部控制的基础,这就需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监督。很多事业单位虽然建立起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却很少去执行,从而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应付领导和上级部门检查的工具,没有真正的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这就需要事业单位的领导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监督与检查,对执行不力的部门或者个人要进行严肃处理,维护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不断的改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革也将有重大的突破,所以,应该充分借鉴企业会计制度的规范要求,通过完善的制度建立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评测体系,完善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张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策的探析[J].冶金财会,2008,(5).
[2]何静.改进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我见[J].商业文化,2008,(9).
[3]戴尊萍.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变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
[4]赵丹彤.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J].北方经贸,2009,(6).
[5张永芬,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6).
编辑组稿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QQ:
论文辅导QQ:
论文代写QQ: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