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高级会计师论文 >> 成本会计论文 >> 正文

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探讨

发布日期:2013-10-24 浏览:
分享到:

  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探讨

  陈先念 浙江省教育发展中心 310012

  摘要:目前,我国的会计诚信问题显得尤为严峻,一些会计假账问题随处可见,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成为了普遍现象。本文将从我国目前会计的诚信现状出发,找出导致我国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建立起我国会计的诚信制度有一定积极意义。

  关键词:会计;诚信问题;原因;对策

  我国目前的会计诚信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认识和研究意义。本文将对会计的诚信问题产生原因、常见的一些会计诚信问题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据此提出一系列的能够有效提高会计的诚信度的相关对策。原我国的总理——朱镕基同志过去指出,要强调将“不做假账”作为我国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作为经济信息最基本的记录——会计信息,不仅是会计活动的依据,更是经济决策最为主要的依据之一,所以倘若会计信息出现了失真,那么做假账的现象就必定会给社会经济秩序造成混乱,给投资者甚至国家带来极其重大的损失,故一定要千方百计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效治理好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

  一、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业绩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一个企业的业绩评价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大诱因。一直以来,我们惯用的对于企业的业绩评价只是局限在几个比较主要的指标上,比如:企业价值、利润率、利润总额和企业总产质值等。这一系列的指标都主要是侧重于对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考核,却不去管自己的企业到底是通过何种程序,并且是采取哪些具体的过程去取得该结果的,而只有当考核该结果时才猛地发现这些指标数据是不真实的,才发现了会计信息的失真,这个时候才去回过头来关注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可以这样说,正因为我们对结果状态太过于偏爱,才导致了对于会计信息的具体产生过程的忽视,才继而导致了类似于企业违规交易、会计造假等的一系列问题出现。

  (二)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及公众监督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一是专业的监督力度不够,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司的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社会上的一些专业监督机构还比较缺少,真正决定了某个会计师事务所聘用或是续聘的最终还是企业的直接经营者自身,所以经营者就成为了社会上的这些会计师事务所所谓的衣食父母。

  因此,在如此激烈竞争的行业挑战下,这些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就必然会下降。二是税务监督、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内部监督等的监督标准没有统一,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都还处于一种“各自为阵”的状态,在功能上有着交叉,这就造成了各种监督的互为补充、有机结合不能很好的完成,导致整体的监督效能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三是我们的市场经济机制还不够完善,还没有形成一整套非常有效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得到有效、公正、公开的传递,使得市场的交易主体和投资人所掌握的信息没能得到对称,这就为欺诈等不诚信的行为提供了发生的可能。四是公众的监督力度还不够,在我们实际的生活当中,由于监督制度、新闻审查和政府管制受到了人为的影响,就使得本来应当被社会大众所了解

  到的会计诚信问题没有办法及时地被披露出来,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际就是对那些行骗者形成了保护,也就助长了这些会计行为的主体继续进行造假行为的实施。

  (三)巨大的利益驱使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会计的造假如此猖獗并且屡禁不止,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非常巨大的社会经济利益作为驱动。为了得到利益的最大化,造假者就看到了非诚信的行为收益会超过诚信的成本,所以非诚信的行为自然而然得就会增加,而当造假预期的收益出现了明显的大于预期的成本时,造假者就会在利益的诱惑面前见利忘义,通过各种手段、利用任何可能的机会去造假,从而导致了整个的会计行业大规模出现诚信问题危机。企业的投资经营者从“失信”的行为中得到了价值不菲的投资收益,而管理人员也从“失信”的行为当中得到了较高的薪金、政治荣誉或职位,所有的相关会计执业者也都从中捞到了一定的好处,甚至那些擅长做假账的人还成为了企业相互竞相聘请的所谓“人才”。就是由于这些复杂而污浊的利益关系就构成了现在虚假的会计信息出现最根本的内在原因。

  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讨论

  (一)加强诚信建设

  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应当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诚信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就是通过采用教育的方式去实现对现代会计工作者在意识上的同化,从内心上去让他们形成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树立守信、诚实的意识,踏踏实实地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建立诚信档案。通过这样的可能会显得略微有些强硬的手段,来实现对企业会计系统的监督,对那些违反了诚信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记录,并且公民有权随时去进行相关查询。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强迫我们的会计人员去坚守诚信,从而不断地提高本身诚信的意识。有很多国外的国家已经相继建立了这样的诚信工程,来为每一个公民建立这样的诚信档案。值得我国来借鉴这样有效的监督经验,让某些没有诚信意识的单位或个人承担自己应当担负起的责任。

  (二)加强产权制度的完善

  在企业的利益问题当中最常被提到的一个关键字就是“产权”,产权的不清不仅会带来许多的经济问题,还会产生很多的社会问题。比如:会使得交易的主体和当中的义务、权利很难得到有效对称,这将会导致一味的推卸责任而只是为了要求应得的权力行为。所以促进相关产权制度不断的完善不仅有利于明确交易的主体知晓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还有利于社会道德体系的构建。要想实现企业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就需要企业不断地完善那些还没有得到治理的结构,以及改变现有的一些不好的内部控制现象。除此之外,企业还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外部治理结构,去完善本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增强本企业董事会的独立性等。

  (三)加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控控制

  一套会计系统离不开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信息要保证真实可靠,制定一个严格、周密的内控控制制度是关键。不管是手工的会计信息系统或是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其内控控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健全机构、具有一套严格的操作章程,充分地发挥内控控制的作用。只需注意的是,在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下,重点应该由我们所熟知的传统财务部门逐渐转移到相应电子数据的处理部门。内控控制将有更严格的要求和更加广泛的内容。

  (四)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的教育

  一方面,政府和企业通过相关的制度和选拔机制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进行严格考核,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强化教育。另一方面,对已经走上会计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再教育再培训,注重对会计人员的诚信品质的培养,塑造企业典型,行业典范,提高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道德水准,使得会计从业人员转向“规范化”的会计职业道德模式,促进整个行业的诚信水平不断提升,良性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的诚信缺失问题将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很多的危害,不仅会危害我们的会计人员本身,还会危害企业甚至其他企业,给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风气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地去探寻各种各样的途径去增强会计诚信意识,加强会计的职业道德的建设,建立相关的诚信工程,并加强政府的司法监管,还要促进企业产权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士辉.中国传统诚信观的特点及其现代意义[J].道德与文明,2008(1).

  [2]孔子.论语[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7年版.

  [3]老子.老子[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7年版.

  [4]吴建华.中西诚信伦理及其启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2).

  [5]余展.诚信:道德的基础和根本[J].探求,2008(2).

  [6]宋希仁.诚信与信用之辨析[N].人民日报,2009(5).

咨询QQ

客服电话

(工作日:9:30-17:30)
0311-80815816

支付方式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