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政事业单位下的审计工作探究
基于行政事业单位下的审计工作探究
闫莉萍 青海省农牧业综合区划研究所 810000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是我国对于内部体制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正常、公平、真实、合法进行下去的重要管理手段。审计工作主要由单位内部或者上级审计部门实施具体监督审查,其主要目的在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加强对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是保证我国社会秩序稳定、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主要管理手段,对其经济活动进行依法审计、审查是我国审计监督系统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还不完善,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审计人员素质也不完全达标,其监督审查的公平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必须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以保障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存在问题建议
引言:行政事业单位是关乎我国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主要职能管理部门,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单位,而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方式由来已久,并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高度集中的今天,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目前我国的审计体系主要包含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及内部审计三大方面,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行使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体现,而与之相符的便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由事业单位部门内设审计机构实施,其主要审查对象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收支状况,它主要由部门领导负责,并采取行政手段自上而下进行管理监督,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内部体系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审计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违法违纪、弄虚做假甚至贪污腐败的问题,而在许多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中,许多规定与措施流于形式,难以切实施行,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阴暗面。为此,为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打击违法违纪的行为,促进廉政建设,我们必须在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强化其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并依法严处,以确保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的真实与完整。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概况
1.内部审计的概念与作用
内部审计是相对于外部审计而定的,它是一种独立、客观、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一般来讲,内部审计必须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审计制度和流程,使之用于单位内部财务、资产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管理与控制行为之中,实现维护组织稳定运行的既定目的。内部审计在我国由来已久,在历史长河中,内部审计并非一层不变,它随着管理制度、人民监督意识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完善。在当前,我国的内部监督在法理上已经渐趋完备,国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在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上以建立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为我国基层单位的稳定与国有资产的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针对各基层单位的资金、资产、财务收支以及其所涉及到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确认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以及财务信息是否真实有效,并对异常数据及行为进行查处。可以说,内部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内部审计的目标与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时一种针对性较强的行政管理职能,其主要目标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状况、资产管理现状以及对外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监督审查,及时发现其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并对违规违法行为给予查处,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职能合理、有序、稳定、公平地运行。内部审计的另一大目标在于对资产及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尤其是对于一些风险程度较高的经济行为进行全面审查和监督,防止风险的扩大和失控。同时,建立一套风险预警系统,为管理者的经济决策提供科学、真实、可靠地数据。
内部审计的主要要求在于监督和审查两方面,具体体现在:必须保证财务、经济活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必须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并依法移交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审计人员必须做到以正确、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思想对待工作,运用科学的方法,真实、有效地进行审计活动。
3.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手段
内部审计不同于其他的审计活动,它由单位自上而下、运用行政手段建立,主要负责本单位内部的经济审查工作。因而,对于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内部审查的手段方法也不尽相同。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都可以运用如下手段来进行:
(1)依法设立内部审查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必须根据本单位的具体职能以及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置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单位由于内部经济活动以及财务状况的特殊性,不能完全对社会公开或聘用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其审计活动只能在内部进行,那么依法设立相关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性就显得更为突出。
(2)与社会审计机构及具有相关职能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合作,授权其对本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内部审计。
(3)根据单位特点不需要设立审计机构的,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内部审计人员。一般采取此种手段的多为规模较小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内部经济、财务状况较为简单,不需要另外设立单独的审计机构,因此其可以配备一名或多名专职或者兼职的内部审计人员,但要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制衡性。若聘用者为外部社会人员,那么须签订保密协定,防止内部信息外泄。
二.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是关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层职能单位,对于其内部建设与监督一直以来都是国家行政改革建设的重要内容,就目前来看,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已基本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内部审查机制,但在施行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体系仍不完善,部分审计机制过于陈旧僵化,难以适应现代事业单位发展的形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建立的,而建立一套符合现实社会发展及部门现状的审计制度是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目标。当前在我国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由于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考虑不完全,从而导致其下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改与废方面完全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许多基层单位的审计机制仍然沿用较为陈旧的方式,致使内部审计工作漏洞百出。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够合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一项内部管控、监督工作,其直接管理者职位越高,其权威性、独立性则越强。但就目前来看,许多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为聘用或者由本单位财务人员兼任,导致其独立性不够、职责不明,各方利益相互牵连,难以体现审计的真实性,更难以保证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完整性。
3.审计手段滞后,效率不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所涉及的财务数据、报表等多、杂、繁,对其进行审计、计算、核查较为困难,而且目前我国的审计队伍中所使用的审计核算手段较为陈旧,效率较低,相对风险也较大。如果运用计算机程序进行相关业务的审核和审计,则相对简单而且出错率较低。许多审计人员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对于审计中出现的新特点认识不够,导致审计结果难以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财务及经济状况。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审计指标也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及变动,使之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1.完善相关法律建设,改进内部审计机构的立、改、废工作。法律是制约审计完善的首要因素,只有法律完善了,内部审计工作才能有法可依,所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是刻不容缓的。同时,要减少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程序,缩短修改其职能以及相关工作的时间,以快速适应社会的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
2.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建设。审计工作必须要在一个独立的环境下才能真实地进行,任何外界干扰都可能导致其数据的不真实性和不完整性,尤其是与财务和管理部门,不能有行政隶属关系。审计人员直接对单位最高领导负责,进行垂直管理,增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3.优化人事任用制度,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独立的审计队伍。事业单位要对内部审计部门的人事进行合理配置,审计人员必须保持独立性,并且进行经验与技术的调配,将拥有丰富审计经验的人员与拥有较强技术的人员进行组合搭配,以弥补审计人员的机构性缺陷。
4.全面推行数据化、信息化建设,以现代科技来加强审计计算以及风险评估。当前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和数据化,使得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层出不穷,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我们也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设,运用科学的辅助手段,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以及数据的正确率,同时更加精确地评估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及财务所存在的风险,以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结: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是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而其内部审计则是保证事业单位顺利运行的主要监督、防范手段,对其进行内部审计意义重大。虽然目前的内部审计制度还不完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其存在的巨大作用,并采取措施,努力完善相关制度,以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宝兰《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2.葛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思考》.中国农业会计,2011(11).
3.李晓莉《试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点与难点及对策》.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2).
编辑组稿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QQ:
论文辅导QQ:
论文代写QQ: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