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高级会计师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 正文

浅析制约财政部门关键部位权力运行的有效途径

发布日期:2013-11-18 浏览:
分享到:

  浅析制约财政部门关键部位权力运行的有效途径

  黄勇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财政局 636000

  摘要: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是全面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加强源头治腐的必然要求。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管钱、管物的重要职能部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发生的几个重大资金安全案件,再次把财政部门推上了风口浪尖。面对严峻的形势,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财政部门关键部位权力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规范财政部门关键部位权力运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财政部门;关键部位权力;解决策略

  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是财政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对做好新形势下财政法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科学规范和有效地约束财政部门的用权行为,建立健全财政部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是当前县区基层财政工作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一、当前财政部门关键部位权力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机制存在缺陷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一些领域体制机制制度造成包括财政部门在内的权力运行机制不合理、不完善,使现行的权力运行高度集中或过度集中,缺少民主集中制、集体讨论制、上下反馈制、跟踪监督制,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本来应当相互制约的权力,如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没有分开,不少权力部门自己制定规矩又自己不执行,而且权力与部门利益挂钩,存在因权力滥用而导致腐败现象滋生的空间和漏洞。

  (二)内控制度不尽完善

  近年来县区一级财政部门在重点环节权力运行监控方面,尽管制定了许多内部控制制度,如组织机构控制、职务分离控制、业务程序控制、内部监督控制等等,但随着资金管理手段的改革,集中支付、电子银行、会计电算化等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内控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形势下的资金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加以完善。

  (三)执纪执法不尽规范

  一是受理不规范。一些单位、科室执行一次性书面告知制度执行不到位。如一些群众在办理时,由于材料不够或办理条件不具备,部门窗口接办人员因解释不到位或告知不彻底,只是口头告知群众其材料不够、办理条件不具备或其他理由予以回绝,没有出具书面告知单,使群众办事来回多跑。二是部门间配合不够。由于部门间职能交叉,部门间或部门科室间对审批项目配合不够紧密,存在相互推诿、推卸责任现象,办理对象在办理事项审批需多个部门审批盖章,导致办理时限长、难度大。三是办人情事拨人情款偶有发生。个别职能科室和个别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淡薄,在处理利益关系上,把行政管理权当成特权,片面强调照顾个人利益,办人情事,拨人情款。

  (四)政策宣传不尽到位

  一是目前财政法律法规和政策非常多,如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就达10多项,由于宣传不及时、不深入,使得群众对办理事项不了解。二是涉企扶持、涉农补助优惠、支持“三农”等政策执行透明度不高,缺乏有力监督。在县区财政纪检监察收到的信访件案件中反映村级财务问题约占一半以上。

  (五)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业务不精通。一些干部职工不看书、不看报、不学习业务知识,满足现状,导致业务不精,办事能力不强,工作疲于应付。二是工作不主动。一些工作人员工作不够踏实,说的多、干得少,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致工作效率不高、效果不佳。三是服务意识不强。在服务态度上,个别人员由于业务不够精通,服务承诺不兑现,自律意识较差,“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执行不到位,出现语言不够规范、措词不够准确的现象,造成群众的误解与不满。

  二、规范财政部门关键部位权力运行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作为县区一级财政部门必须通过开展权力“搜索”、健全机制体制、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责任追究,以确保关键部位权力规范运行。

  (一)开展权力“搜索”,规范权力运行流程

  所谓权力“搜索”,是指对县区财政局内部各科室(单位)和各岗位拥有的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查找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制定权力运行流程图,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探索一条能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新途径。

  1、开展权力“搜索”,公示权力清单

  财政部门要围绕“本部门、本岗位依据哪些法律法规具有哪些权力事项”、“这些权力事项存在多大的自由裁量权”、“对这些权力已有哪些制约监督制度,还要完善哪些制约监督制度”三个问题,进行全面自查清理。自查清理范围要涵盖全局所有科室所(单位)和岗位,包含所有财政业务和内部行政管理权力。

  2、优化工作流程,明确权力运行路线

  在公示权力“清单”的基础上,以规范运行、提升效能为原则,以“内容合法、形式简明、操作方便”为标准,制作权力运行流程图。通过对工作流程图的描述,直观地反映资金申报、审核、核拨到反馈、评估全过程,以及审核的依据、岗位间流转的程序、申报和审批之间的沟通程序、公开的办法、反馈的机制等。对每个环节由谁来办、怎么办、什么时间办结进行明确规定,使每名财政干部行使行政权力有固定“路线”和“规矩”,实现行政权力运行的“单轨制”、“标准化”。

  (二)加强风险排查,规范办事流程

  规范用权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自律源于觉悟,源于境界,源于德性;他律则需要法律法规来规范。要达到规范权力运行的目的,则需通过对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等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加强风险点排查,健全风险控制机制,让权力监督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相互制衡。

  1、开展风险排查

  为加强“权力清单”监督,要对权力运行各个环节的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处置进行有效监督,对每一个权力岗位、每一项职权行使环节进行查找,哪些是容易产生腐败的风险点,预防这些环节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实现让权力运行到哪里,风险防范就跟进到哪里。在排查方法上,要突出重大事项、重点岗位和重要工作环节,采取自己查、群众提、相互找、领导点、组织审等方式,找准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出现腐败行为的风险点。

  2、规范办事流程

  一是规范办事流程。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不规范的用权行为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规范流程,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架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财权运行机制。二是健全风险控制机制。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和互查等多种手段,对部门关键部位的党员干部行为、制度机制落实、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三)量化权力额度,强化责任追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权力行使过程中,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就是“器”。财政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量化权力额度,限制自由裁量空间,也是防止少数人在权力运行中“混水摸鱼”的有效手段。

  1、量化权力额度,限制自由裁量空间

  在权力运行流程的某些环节,如资金的分配、审核、拨付等,科室(单位)还存在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间,导致财政资金分配时可能出现某些不公平。因此,规范自由裁量空间,也是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重要举措。

  2、落实责任,强化追究

  权力是把“双刃剑”,可以成事也可害人。开展权力“搜索”,规范办事流程,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就是要确保权力运行始终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一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查找权力运行过程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的现象。二是加大对案件的查处力度,对在重点部位没有把好关,或者滥用权力等不同性质的情况,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三是建立财政处理处罚的追踪落实制度,对被查单位执行处理决定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建立健全严格执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王钧,王世宏,韩彩虹.试论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村财政与税务2008年第10期

  【2】黄山,艾志鹏.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问题和对策的探讨,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3】吴晓玲,李灯强.我国财政改革进程,现存问题以及未来政策取向,地方财政研究,2008年12期

咨询QQ

客服电话

(工作日:9:30-17:30)
0311-80815816

支付方式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