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之改革
探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之改革
覃云飞 广西北海市广播电视大学 536000
摘要:目前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进行论述,提出了适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方针和措施,表达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会计制度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以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虽然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是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体制,还是不能满足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在核算国有资本和国有产品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在处理财务状况方面,也没有制定一个可以真实全面反映问题的执行体制。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改善会计管理制度、事业会计报表信息、财务报表数据、单位固有资金的核算等几个方面存在的缺陷。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现行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完善,一些事业单位并没有重视到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对发票和支票等进行票据管理时,并没有按照会计管理制度来进行管理,使得会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不能全面的发挥会计制度的作用。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制度进行修改时,并没有很好的同新的财经法规、新的财经制度很好的连接在一起,导致会计制度同实际事业单位的整体现状不能适用在一起。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单位制度化管理监督机制,降低了会计在制度实施的工作中的权威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信息不完整
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信息并不完整,全部业务的会计报表并没有完全归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栏中。如基建业务,根据国家《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基建业务需向国家有关部门单独递交会计报表,这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基建业务的会计核算信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基建业务的监督受到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没有对正在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设立专门的栏目,在基建业务上投入的资金,被划分为年度“自筹基建支出”,该支出同时又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年度支出项。但是,该支出不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资产,也不会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资产,这项支出的资金是在工程完工时,才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这样的会计制度,将会导致还没有施工完的基建投入虚减资产、净资产。
(三)财务报告数据失真
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告存在数据失真的问题,有些单位在财务报告上进行与帐表不符的编制,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导致财务报价虚假毫无实际作用;有些单位在编制财务报告时,没有将报表、文字说明和财务分析数据编制在一起,导致在审查会计报表的时候不能理解报表的意思;有些单位甚至对财务报告数据进行作假,没有真实反映编制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有些单位在编制报表时,对内的报告和对外的报告都编制几份,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实施财务报告数据的作用,使其达不到监督的效果。
(四)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能体现资产净值
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固定资产的核算并不能完全表现资产净值,一般只对固定资产原值进行核算。这样的核算,使得固定资产的净值并不能完全体现出来,使得资产价值的评估,在事业报表中有可能出现过高评估。同时,我国的税务制度有出具相关规定,事业单位在进行纳税时,无论是有经营收入的事业单位,还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扣都可以在税前进行扣除。但是,对于按事业会计制度计提的修购基金,在税前是不能进行扣除。从而得出,应纳税所得额在税前进行抵扣的这种做法,在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规定的,计提修购基金的做法是不相同的。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未来改革的措施
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
改革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从而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以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为前提,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收付制度指的是国家财政部门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进行资金集中的管制和使用。只有在在这种健全完善的制度下,才能有效的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系的稳定发展。
完善事业会计财务报表制度
改革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进行报表编制模式。首先,需要学习一般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模式,以资产负债表作为财务报表的编制根据,减去以往对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部分、支出部分的编制,重新制定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为中心的编制模式,从而使得会计主体地位在事业单位得到重要体现,更好的将事业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全面的反映到财务报表中来。其次,需要学会重视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的作用,现金流量表不仅能反映单位事业活动的现金资产收支情况,同时也能反映单位在进行经营活动和投资项目的时候,单位的整个现金资产的收支情况,事业单位管理层在通过阅读现金流量表,可以更直观的理解这些经营活动对单位现金资产产生的影响,使得单位的会计信息更快更直接的反映出来,同时,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也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更好的预测单位现金的流量。所以,为了使单位财务情况的相关信息,可以更快更直观的表现出来,单位可以制定现金流量表制定,更好的促进单位的稳定发展。
健全会计监督机制,保障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
改革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告数据失真情况,健全会计监督机制,保障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健全的监督机制,在事业单位机制发展中的变得十分关键。在会计监督执法方面,单位要出具明确监督的责任和管理权力,从而使得会计监督的职能制度化、明确化;单位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监督依据,在对违法违规的单位进行处罚的同时,还要将违法违规的单位和负责人公布出来,从而达到法律制约的效应,提升法律的处罚赔偿力度,深化制度执行的力度;同时也要结合其他法律法规进行深化监督机制的实施。最后,单位内部之间也要相互督促、相互制约,单位不仅要加强内部监督的力度,也要在单位给部门之间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从而确保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
实施国库集中制度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前,财政资金是按年度预算批复直接划拨到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各预算单位许多财务工作都是围绕资金管理来展开。上级主管部门要负责拨付和管理各基层预算单位的经费,基层预算单位更是“看钱吃饭”,根据单位的银行账户存款数额来安排工作。改革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实施国库集中制度,加强单位内部之间的控制制度。国库集中制度,即是针对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费用进行详细的集中收缴、详细的集中支付的一种模式,是单一账户对现金进行集中管理。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体系普遍不够健全,单位在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方面显得杂乱无章,所以,国库集中制度的实施,使得单位使用资金时必须依照预算体系执行,这样不仅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对单位会计制度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的改善了单位的资金支出混乱的情况。
总结
新时代社会的发展,给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一个全新的任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未来改革发展,要求必须改变现行的整个实施制度,强调单位会计工作在制度执行中的重要地位;编制全面明确的财务报表信息,将单位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的情况真实反映出来;单位要紧密协作互相监督;采取国库集中策略,对单位资金进行集中管理。这些改革的实施,不仅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经济效益高效的发展,对企业会计制度健康稳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发展,将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梁长敏.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相关探寻[J].商业经济.2009(9)
[2]李永芹.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J].中国经贸.2011(22b)
[3]杨英龙.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3)
编辑组稿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QQ:
论文辅导QQ:
论文代写QQ: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