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高级会计师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关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2013-2-18 浏览:
分享到:

关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史红玲
  
   

   摘要:较高的师资队伍水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由于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职教教师不仅应具备普通教师职业所有的基本特征,而且还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本文提出了应从加强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工作、强化企业职业实践的训练、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加强校际间的人才交流等多方面来促进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职教教师;专业化;专业能力;
  随着我国职教事业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也逐步引起广泛的关注。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教学计划的实施等都是靠广大教师实现的,培养一支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都较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工作,科学地分析职教师资的专业化问题并探寻职教教师专业化的途径,是提高职业教育师资水平的重要前提。
     一、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目前对于专业化的解释有多种说法,张民选指出的专业工作者“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学习高深学问和专门知识。同时,工作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工具方法;从业资格不易获得;强调服务社会”。在《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中,对于教师专业化进行了专门的论述:“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因此,“专业化”的实质是更多地关注能力变化的过程,即从新手成为专家的过程,而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可解释为使职教教师从入职的“新手”成长为成熟的“专家”这样一个状态的改变过程。  
  由于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 职教教师的社会服务对象——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其培养目标也与普通院校的教育对象和目标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职教教师不仅应具备普教教师职业所有的基本特征,而且还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我国职教专家姜大源也指出:“任何职业工作和职业教育,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它意味着,职业的内涵既规范了职业工作(实际的社会职业或工作岗位)的维度,又规范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专业’,职业教育的课程和职业教育的考试)的标准。”可见,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对于职业教育领域知识内容的特殊性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他们不仅应该掌握普通教育学和教学论知识,而且还要掌握职业教育学与职业教学论的知识和一般性专业科学的知识,同时还包括关于职业工作过程的知识。其应具备的特殊能力包括: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过硬的理论功底;有丰富的实践经历、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熟悉相关职业领域里的工作过程知识;掌握与工作过程、技术和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有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能力;能从教育学角度将职业专业知识融入职业教学中进行传授;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的能力;具备在遵循职业教学论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课程开发的能力等。
       陈永芳等人对职业教育师资的资格具备的双重的实践特征做了如下解释:“一是作为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实践,它存在于教学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二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实践,它存在于生产劳动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职业教育师资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在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因此职业教育师资的教学实践必须与不断变化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实践相适应。”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教师的行动处于相对复杂的领域中,职教教师所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也更具其鲜明的特色。
   二、当前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师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一服务的质量如何,都与教师自身的能力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师不能只是纯学者型、教学型的,而是要即懂教学、又懂生产科技、经济的综合性人才。由于中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部分学校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也影响了中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速度。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队伍水平和结构有待提高。与迅速增长的职业教育规模相比,师资队伍的数量相对不足已成为极其突出的矛盾,职教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从年龄结构上看,青年教师比例偏多,缺乏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从专业结构上,基础性学科往往师资力量相对较强,而应用性学科力量则较弱;从教学方面上看,理论教学的师资力量较强,而实践教学则相对较弱。从“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上看,职教教师对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的认识、对专业发展前沿的追踪能力、社会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企业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2、缺少专业化的培训,教师职业观念淡薄,找不准职业发展方向。一些人把教书育人工作仅仅当作谋生手段,头脑里存在着拿多少钱干多少事的思想,缺乏精神动力,舍不得投入。另一方面,许多职业院校教师的平均待遇与企事业单位以及普通重点高校的待遇差距较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师不安于现状,不愿意继续从事职教事业,他们或是调离职业院校,或自己在校外搞第二职业。这不可避免地对整个教师队伍造成思想波动,进而影响了职业院校顺便开展教学工作。由于师资队伍的数量相对不足,教师教学负担过重,他们无暇进修和进行课改。沉重的考试、评比、评职称等压力,使教师疲于应付,忙于加班加点,他们无法完成自修业务,也没时间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只能“关起门来研究教书”。
  3、兼职教师太少,不利于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的开展。聘请兼职教师从事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这对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有积极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职业院校的兼职教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明显不足,兼职教师队伍也缺乏稳定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职业教育还没有成为热门职业;职业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低于相应行业的收入水平等,甚至会影响到少数职业院校教师倒流去企业的现象。
   4、现有的考核和师资评审体系不利于引导职业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同时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师缺少压力与动力。一些学校只有对教学实绩好的教师进行奖励,却没有鼓励教师进修、科研的规定,造成一些教师认为进了职业院校,只能当个教书匠,教学任务完成就行了。另一方面,中国职业教师评价制度仍然没有摆脱普通教育的评价模式,目前普遍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职业教师的特殊专业能力是否提高,对教师的发展影响不大,也压制了教师们学习的动力与创造力。
   5、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不配套。职业教育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福利待遇等方面还没有专门的政策和制度,难以体现“双师型”职业教师的价值,更难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途径
  通过上述对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鉴于职业教育教师工作的性质及其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一个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做好做实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工作,这将对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职教教师的培养如果仅局限在工科大学或师范类学院进行,可能会导致职教师资培养过程的学术化倾向十分明显,而实践学习十分缺失,这即不利于职教教师职业教学行动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达到职教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教育工作的要求。在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均在研究性大学实施,且职教师资的培养具有其专享的教学门类和专有的培养序列。他们将职教师资培养的专业定义为“职业性专业”。 “职业性专业”强调学习者对于职业教育过程性知识的获得、相关实践经验的获得,并最终使学习者具备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能力。职教师资的培养不仅强化职教教育理论的学习,强化职业道德的培养及对职业教育的特征和规律的认识,并掌握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法,同时,它还需要与职业工作过程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加明确职教教师专业化过程中“职业的”及“专业的”内容。即“必须有能力既可从教育者的角度对职业性的专业工作的对象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开发,又可对实践者的非学科性的知识予以处置,使其结构化并给予其评价。”教师在具体的职业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在熟练掌握职业工作任务和职业工作过程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职业教育学和职业教学论的理论,开发职业教育课程,成为驾驭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能手,并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提高了职教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能力。同时,职教教师始终保持与企业最新职业情境的紧密接触,始终保持对职教理论最新发展的跟踪学习,始终保持对教学实践最新改革的不断反思,就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自身的专业化进程。
    第二,职教教师要强化企业实践的训练,即亲自参加与职业有关的企业实际工作的训练,通过下厂实习、职业考察等多种方式,熟悉并掌握相关的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和职业工作过程的经验与知识。这种企业实践训练应贯穿于从职教教师入职初期的适应阶段到趋于稳定的成熟阶段的全过程,并以此促进职教教师专业工作能力的增强。让专业教师真正到企业一线与工人一起工作和锻炼,在工作和锻炼中学习增长知识和能力,才能又出成果又出产品,也有利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第三,鼓励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专兼职任教。对兼职教师实行固定补贴,建立起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引进企业中那些博学善讲、既有教师素质、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不仅能够满足教学需要,还能够为学校的课程建设带来生机,对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也是很好的补充。对兼职教师实施教师资格培训制度和规范化管理,使“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始终处于专业发展前沿,以保持职教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另外,可以招聘技术性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也能为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第四,制定行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专业化学习积极性。评价指标体系要科学、具体、量化。在“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聘任、进修培训、工资待遇、考核奖惩等环节要做到有据可依,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允许被考核人发表不同意见,反对弄虚作假。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将职业教育专业化素质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评优、晋级、晋升、奖金、福利等直接挂钩;还需建立教师上岗的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不能胜任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转岗分流等。这样才能激励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第五,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加强校际间的人才交流,实现校际之间的人才优势互补。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其他学校或国外职业教育有许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学习借鉴,选派教师到他校或出国考察、研修、进修、培训,还可聘请外校或外籍教师从事教学。通过加强校校合作、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或引进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先进课程与教材、先进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等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教学能力。
  第六,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对职业教育教师予以特殊支持,完善职称评聘标准,正确发挥职称评聘制度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地方各级财政要继续支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制定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实施吸纳社会、行业优秀人才加盟教师队伍的优惠政策和“双赢”机制等。,
   结束语
  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整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关系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目前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仍是各职业院校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这也无疑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和引领作用。因此,加大对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职业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广州),2007,9.
  [2]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J]社会科学研究,2000,(5).
  [3]张民选.教师专业发展策略译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邓金主编.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553.
  [5]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陈永芳,颜明忠.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研究[P].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子课题之五,2006.
  [7]姜大源.基于职业科学的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8]叶小明,朱雪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与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

高级会计师论文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咨询QQ

客服电话

(工作日:9:30-17:30)
0311-80815816

支付方式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