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探索性学习的实施原则
新课程语文探索性学习的实施原则
曹维香
摘 要: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索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 新课程语文 教师 探索性学习 实施原则 学生
现在的学生学习过程不应该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或教师“教给”的现成结论,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则应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并养成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从而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索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做自主、合作、探索氛围的营造者
在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来不及举手回答,便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大声呼喊、不自觉的站立。对于这些现象很多教师因其扰乱了秩序井然的课堂,影响了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就想法设法来封堵住学生的嘴巴,呵斥这些所谓过激行为。其实这些现象的存在,我认为是正常的,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说多说少没关系,说对说错没关系,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并给他们平等的的表现机会,这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弥补了课堂上时间的局限又照顾到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倾听来自学生的意见和感受,有利于老师获取信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要。师生间坦诚相待,在自主、合作、探索中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愉快、轻松之中。否则,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会在维持“课堂秩序”的同时扼杀了,剩下的只是“俯首帖耳”、机器性的的记忆。因此,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好这“度”为他们营造一个氛围,为他们创设一个自主的空间。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解决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提问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在创设一定课堂氛围的情境下再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开展。恰到好处的提问,可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此,进行探索性提问我认为应该从几方面入手:
提问要层层递进,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教学的提问应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己尝试解开疑团,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阻塞、中断时,教师应该及时点拨,引导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如:《向沙漠进军》的教学中,我设计的思考题是:作者为什么提出要向沙漠进军,沙漠对人类有什么危害?风沙进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文中提出了哪些改造沙漠的方式?我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前景如何?随着一连串有逻辑联系的设问,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
提问要有开放性,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和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教师提问要引导学生的思维不受课本知识的局限,不刻意追求唯一的结论,要减少限制性因素,启发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上思考问题。如:在分析《热爱生命》这篇短文时,我问学生“文章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你是怎样看待‘生’与‘死’的?”“谈谈你如何‘享受生活’?”学生经过独立探索,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在集思广益、在排除谬误中获取新知,进而提高到理性的认识。
(3)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启发性的思维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如:《紫藤萝瀑布》中引导学生在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基础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你会怎么办呢?”“作者加快脚步意味着什么呢?”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加以延伸和升华。学生的想像是丰富的,只要善于诱导与启发,就能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三、使问题具有探索性,为他们创设探索问题的氛围
课堂教学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现,探究。对问题的好奇,促使学生引发内在的需要,学生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尝试性探索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生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设置问题巧妙、新颖、悬念不断,再加上丰富的情态语言,就能把学生带进一个又一个思想境界,使他们的学习情绪高涨起来,不断地用心思考,面对各种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学到的知识,为他们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使他们自主地去尝试、探究、感悟,从而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问题的本质。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并敢于提出问题。因为,学生要能发现并提出问题,必须通过分析、思考、观察。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自提问开始的。不过,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地引导,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教师决不可以包办代替,简单回答了事。此时,教师对提出设想的几位学生以及提出问题的同学要加以表扬,使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敢于质疑的勇气和敢于创新的精神羡慕有加,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加。
由高级会计师论文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组稿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QQ:
论文辅导QQ:
论文代写QQ: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