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论文网_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惑及对策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惑及对策
李擎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西方体育所没有的广大和谐的生命精神,具有非常鲜明的强身健体、养生娱乐的功能,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竞技比赛功能。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惑,加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与教学,无疑在全球化的时代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困惑 对策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的冲突与交流比历史上的任何时代都显得格外突出与尖锐。与各民族文化相联系的各种文化因素面临重新对话与交融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同样存在着深刻的尴尬困惑与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惑
1.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体系以及量化标准的不完善影响其发展
科学化是所有事物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要得到良好的发展,也必须走科学化的发展道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虽有实践,但却缺少严密科学的理论体系。西方现代体育是建立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现代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具有较完善的体育科学体系。尽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身心愉悦和群体整合等功能令世人瞩目但是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即缺乏完善的体育竞赛规则,不符合当今具有量化尺度、科学化的评价标准,因此很难与竞技体育接轨,从而影响了其发展。
1.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课程教育体系上的不足影响其发展
虽然1997年教育部在大规模调整我国学科和专业之际,正式确立了民族传统体育为体育学的4个二级学科之一,很多项目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这体现了政府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高度重视,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也赋予了民族传统体育学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但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课程教育之中的确存在着相当落后的现象。相当多的基础教育并没有把民族传统体育直接作为相应课程加以开设。虽然有些高校设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但是培养口径过窄,而且并无成熟的统编教材,师资力量也严重不足,要大力推广民族传统体育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此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相对狭窄从而阻碍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和普及。
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对策与思路
2. 1充分发掘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养生功能,形成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强大内驱力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项传统的社会活动,广泛存在于当时的劳动生产、军事战争、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之中,具有明显的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征,大体上可划分为竞技、养生、表演和游乐四种类型,强身健体、养生娱乐,显然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它们推崇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乃至心旷神怡的悠闲心态,尤其武术常常潜意识地贯穿生态平衡理念,在具体修习方法上,讲求“内外统一”、“身心和谐”、“均衡发展”、“含而不露”、“里象会通”、“天人合一”,乃至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主张“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的生命原则,溶摄天、地、日、月、大气、山川之精华,“养吾浩然之气”的博大生命观、生存观,常常体现了与自然和谐的生命精神。并不像西方文化那样片面地强调主观欲望的满足与自我个性的张扬。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保健养生的需要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更加具有普遍性,这就使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有着西方体育所没有的优势。如果能够充分发掘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养生功能,就能够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提供强大内驱力。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进行传统体育活动。既可以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更可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2. 2科学发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比赛功能,形成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强大牵引力
中国有近千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数量和形式丰富多彩,堪称世界之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同样存在一定的竞技性,科学地发掘这些本来就广泛存在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竞技性,是扩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影响力的一个主要措施与途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要生存和发展于以现代体育为主体的体育环境中,必须融入体育运动的竞技元素。可喜的是,民族运动会的举办,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性的提升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对划龙舟和摔跤等民族项目所存在竞赛的内在潜力进行了充分的发掘,各地已成功举行了多种形式的比赛。实践证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其优点和长处,如果我们能够将这种竞技性与现代体育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竞争意识有机统一起来,就完全能够充分挖掘人的潜力,促使人类在更快、更高、更强的竞争意识之中获得自我超越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很好地达到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目的。
2. 3大力发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校教育功能,形成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强大影响力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凝集人们共同情感和思想的一种特殊文化载体,在强化社会集体意识,以及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大力发掘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校教育功能,进一步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与教学,以致形成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强大影响力。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甚至是没有规律的,不能作为学科进行研究,也不能作为课程进行教学,这都是错误的。不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没有这些优势,而是因为我们缺乏深入的研究与发掘。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集健身、娱乐、竞技等功能于一体的特征,只要人们充分地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广大和谐的生命精神,并且与外来文化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就能够达到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目的,同时还能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因此,从中小学教育开始,就设置一定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体育课程是势在必行的。这是因为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让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和谐的生命精神以及相关项目进入中小学乃至大学教育的课堂,集全国之力编写高质量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尤其高校专业教材,是进一步扩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必由之路。日本、韩国能够分别将柔道、跆拳道,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我们为什么不能将极其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呢?应该说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设置为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不仅可以促进青年学生体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传承中国民族体育广大和谐的生命精神,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坤.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和发展[ J].体育文化导刊.2008, 69(3): 37-38.
[2]郭昭第.审美智慧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121-123.
作者简介:李擎(1981—),男,江西新建人,学历:大学本科,助教。
-----------------------------------------------------------------------------
论文发表咨询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311-80815816
论文发表QQ: |
论文辅导QQ: |
编辑组稿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QQ:
论文辅导QQ:
论文代写QQ: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