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摘 要】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是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带着如何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这一问题,笔者近期对常德市某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剖析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 突出问题 对策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1、现金管理混乱。调查发现某乡镇有三分之二的村支书直接管理现金,村会计平时不知道集体收支情况,村出纳不知道集体现金库存情况。村支书收取现金有四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村支书管理收据,自己开收据自己收现金;第二种情况是和村会计一道收取现金,收据由村会计开,现金由村支书保管,村支书给村会计办一个现金暂借的手续;第三种情况是收据由村财务人员开,现金由村支书保管,村支书连借支现金的手续也不向村财务人员出具;第四种情况是村支书单独上农户收现金,有的未出具收据,有的出具一张白条收据,其他村干部完全不知情,有个村支书在换届前估计自己连选连任机会不大,就私下找到一村渔池承包户,以较低发包价格与其提前续签了发包合同,并开具一张白条收取了承包金,换届结束后新当选的村支两委在前合同到期后征询原承包户意见时才知晓。村支书保管现金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一是许多应付给组、农户等相关利益人的资金村支书借口上面资金未到位拒绝按时给付,形成挪用,直接损害了农民利益。有的五保户区民政局将资金拔付到村后,一直由村支书保管,三年不能领取;二是在向村财会人员交账或接受乡镇经管站审计时将一些现金变成虚假的支出票据,形成侵占,有些票据碍于情面,一些人违心作了证明,还有一些票据,连违心做证明的人也找不到;同时也造成了村干部之间的不团结;目前基层有个说法比较形象,“只要现金进了村支书的手,就变成了一堆条子,再也看不到钱了”。
2、账务处理不及时。按《会计法》的规定,单位应该每个月结一次账做一次账,因村里的帐不多,上面要求村每个季度至少要结一次账做一次账,但不少村基本上一年才结一次账,做一次账。有个乡镇,调查所有村一年只结一次账做一次账。调查还发现有二年甚至三年没有做过账的村。为了督促村里及时结账,有个乡镇专门召开党政骨干会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结账任务的村,免除其村支书职务,可见问题之严重性。按财务管理规定,财务支出必须及时报销,但是跨年度报销支出的情况也开始抬头,有个村,竟然出现了报销三年前开支的情况。象这些跨年度开支,除极个别外,一般属当时不能报销的,等几年后再报,是因为熟悉实情坚持不能报的人走了,阻碍报销的因素不存在了。村干部不愿结账和做账的实质是想浑水摸鱼,逃避监督,把有限的资金拽在村干部手上供个人支配。前几年有个村支书,个人保管上级各级拔款近十万元,挪用于偿还个人高利贷借款,到了年关,各项应付的款项交不出来,最后畏罪潜逃了。
3、支出票据不规范。一是报销票据中白纸条多。除少数邻近城效的乡镇外,其他乡镇的村级财务票据白纸条很普遍,有些票据的金额甚至万元以上。即使一些车票食宿票等很容易取得的合法票据,也往往用村干部的白纸条证明取代。这种做法,使本来很清晰的一件事给朦胧化了,为掺假作假腾出了空间,例如某村干部到市公干,除正常车费餐费外,晚上休闲的开支无法公开入账,就采取全部费用由村干部白纸条证明的形式报销入账。有些开支属一人所为,证明人也没有,以少报多、虚假报账的情况都有发生。二是一些报销的票据要素不齐全。一些票据没有证明人和经办人签字,只有审批人意见,有些票据连审批人签字也没有,开支事项真假难辨;一些票据没有注明事由或语焉不详,不知应不应该由村开支;一些票据只有总金额没有明细,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群众看见这样的票据难免疑窦丛生,从而导致村干部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4、非生产性开支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开支无计划。很多村并没有实行严格意义上的财务收支预算和决算,平时开支大手大脚,长期不结账,没有数字概念,到年终结账时才发现金额巨大,然再节支为时已晚。调查有个乡镇,前三年间村平年均招待费为2万多元,个别村年非生产性开支达10万以上。二是私费公报。一些村干部以公务招待为名,报销私人一些吃喝开支。某村支书2010年以公务招待名义报销个人开支3万多元。三是存在一部分“被开支”。如报刊征订费有的乡镇没执行区定的上限五百元标准,给村另下达了超标准任务。个别村吃人情酒也订了些报刊,有个村年度征订报刊费达六千元以上。又如有的乡镇不顾村集体经济承受能力,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考察,有个乡镇村支书外出考察费用五千元,基层反响强烈。四是开支的额度没有统一规定,报销开支多少只能凭干部的良心。有个村引资收入五千元,报销开支五千多元。
5、新农村建设违规行为多。一是村内公益建设项目有的乡镇无统筹计划,由村各自为政,一哄而上跟风,一些村资金没有着落就开始动工,形成了巨额债务。有的村因资金后续跟不上,还形成了半拉子工程。二是有的工程项目未公开发包,由村干部指定。个别村工程项目竟然是以该村现任支书名义承包的,连变通一下承包方名称该村支书都显得多余。三是有的工程质量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有的村通村公路,三年时间不到路就烂了。四是工程建设财务手续不完善,调查发现大多数村工程费用未用建安发票。有个村工程项目完工结算金额为50万元,上马前没有召开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完工时都没有签定工程承包合同,是个彻头彻尾的违规工程项目。
此外,还有村级财务档案管理不规范不安全不完整,村级债权债务明总不符、账实不符,村集体资产资源台账核算不完整,村级财务公开制度落实难,村民主理财组织在部分地方形同虚设,各项惠农支农补贴发放不到位等问题也带有一定普遍性,但上述列举的五个问题表现最突出、危害最严重。
财务管理不规范不仅削弱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挫伤了本地在外工作的优秀儿女为家乡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同时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引发了一些群体性上访事件和对村干部职位的恶意竞争,危及农村社会稳定。个别地方乡镇政府因长期放弃对村级财务的监管从而失出了对村支两委的有效制约和监督,形成村级尾大不掉之势,更有个别乡镇与村联手做弊而在开展正常工作时受制。某村集体财务管理有严重问题,被前任村干部告发,镇与村在财务问题上有纠葛,为息事宁人,镇采取对告发人招安办法,动用组织手段将其选为本届村支书,此举后患无穷。但值得庆幸的是,上述三资管理混乱的情形只是在少数乡镇和村,全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的乡镇更多,绝大多数乡镇主动开展了村账乡镇双代理,村级账务处理及时准确,非生产性开支控制严格,新农村建设有序开展没有造成集体经济拖累,民主理财和村务公开都得到了很好执行和落实,得到了群众、基层干部和领导的多方好评。加强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已经成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共识。
二、形成的主要原因
1、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区里对乡镇岗责考评指标体系中没有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个别乡镇对村集体财务管理没有制度制约,有的有制度但监督执行不力。对村支书带头违反财经纪律插手现金管理等行为不采取警示谈话等组织措施而听之任之。
2、体制不顺。乡镇经管站是村级财务和农民负担的监督者和执法者,监督执法的对象是村干部,而该区经管站工作人员每三年一次的竞争上岗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村干部,因此乡镇经管站工作人员在坚持原则制度时有顾虑,不敢较真。同时村会计的任免(分工),目前很大程度上属村支书说了算,乡镇政府把关不严,客观导致了有的地方“顶得住的会计站不住,站得住的会计顶不住”现象的产生。
3、机制不新。该区在全面实行村账乡镇双代理前,有五分之二的村实行的是村账村管,五分之二的村实行的乡镇代记账,这两种模式均是事后监督。村账村管在部分村演变成了村支书一人专管。乡镇代村记账,一些村将不合理的开支票据摆作现金,长期不向镇代理中心报账,以此逃避乡镇监督,只有等到换届选举之日,问题才暴光于公众视野,而此时问题已经积累很多很严重整改起来相当费力。
4、打击不力。对于财务审计和群众反映出的村级财务管理问题,不少乡镇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办法应对,打击不力,客观助长了农村集体财务违规违纪行为的恶性蔓延。
5、素质不高。既包括极少数村支书政治素质不高,也包括一些村会计业务素质不高。据摸底统计,全区有三分之一强的村会计不能独立做账,不熟悉农村财经法纪法规,对有关财务知识和制度等没有进行过一次全面系统的学习,没有办法和能力发挥参谋作用。
三、对策建议
具体对策建议是做到六有:
一有完善的财务制度。要充实和完善关于新农村建设项目确定、村级招待、现金票据、收支预决算、招商引资、财会人员的任命培训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并以各级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到乡镇村。
二有培训的农村干部。每届村支两委选举结束后,各级政府要组织对新当选的全体村干部开展财经法纪规定制度方面的培训,做好事前的“约法三章”。特别是要将村会计培训作为村干部培训的重中之重对待,做到至少每届培训一次,使村会计上岗前懂得一些基本的财会知识,熟悉本地财务制度规定。
三有务实的民主理财。要加强对村民主理财理事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做到“四个确保”。确保村民主理财组织的建立和正常开展工作;确保凡属村内重大事情事先都要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不可由村支两委集体研究代为决定;确保日常事务中的应该属村支两委集体研究决定的事务,不可由个人说了算;确保村内所有开支票据,都要有民主理财小组的签章认可。
四有先进的管理平台。全面推行村账乡镇双代管。各级财政要拿出专项资金,为乡镇开展村账级镇双代管工作提供必需的办公条件,实施会计电算化管理和区域联网,方便县级主管部门随时调阅监督每个村的财务管理状况。从目前该区村账乡镇代理情况看,上述突出问题得到了明显扼制,基层反响一致叫好。
五有得力的监督队伍。针对乡镇经管站工作人员每三年一竞岗从而在开展村级财务监督时有顾虑的实际情况,建议参照其他县市经管系统垂直管理办法,从理顺体制着手打造一支没有思想包袱的监督队伍,使其理直气壮、心无旁骛地监督村干部将各级政府关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规定真正落到实处。
六有专门的工作考核。把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岗责考核指标体系,并占有合适比重。乡镇把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对村级岗责考评的主要内容,并与村干部工资补助挂钩。
-----------------------------------------------------------------------------
论文发表咨询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311-80815816
论文发表QQ: |
论文辅导QQ: |
编辑组稿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QQ:
论文辅导QQ:
论文代写QQ: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