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高级会计师论文 >> 高级会计师论文 >> 正文

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发布日期:2014-10-16 浏览:
分享到: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挑战。为了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实现其科学、高效的实施与控制是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重视的问题。
  正文: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财务造假丑闻频繁发生,人们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出了质疑。在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下,我国继续推行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外部运营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就目前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事业单位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构建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内部控制体制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环境的变化shiziy4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模式及经营范围也发生了变化。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还十分薄弱。内部控制作为防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手段,对于保证单位的财产安全、实现单位的经营目标、促进单位员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等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的建设上还不完善,还无法与企业单位相比,极少有行政事业单位愿意花费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2.1、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就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而言,还不够完善。例如:组织机构设置的不合理。环境的变化要求事业单位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但是,改革的深入并未改变一些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很多单位还延续计划经济时的机构设置,例如:管理层设置过多,工作效率较低等妨碍着内部控制的科学、有效实施。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综合素质较低,这也是影响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主要因素。例如:有的财务人员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或是在某些领导的授意下钻政策与规章制度的控制,不按正常业务流程办理业务,只是依照领导的意思来办事,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再有,行政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相对落后也是阻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因素之一。事业单位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具体的文化建设机制,单位内部不关注员工个人的发展,对高技术人员不管不问、对员工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很多员工形成一种懒散、消极的文化氛围。这些内部环境的不完善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更阻碍着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步伐。
  2.2、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一定的风险评估机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中,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是内部控制设计与实施的重要依据。但是,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未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例如: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者缺乏对风险评估的正确认识,没有意识到竞争对手在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的变化,管理思维定势、不能及时洞悉环境变化对单位经营管理活动带来的影响,一旦出现风险就无能为力。
  2.3、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均存在不合理现象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在设计与执行内部控制时并不合理。例如:有的事业单位会计系统控制还存在纰漏。虽然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比较简单,但是并未引起单位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印鉴保管的漏洞、岗位责任的不明确、“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并不严格等问题都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还有的事业单位为了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而重复购置资产,使资金的使用具有较强的盲目性。
  2.4、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力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系统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经营管理活动实施的重要保障。内部控制对于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事业单位的错误问题及舞弊问题有着很好的监督作用。但是,目前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很多监督机制流于形式,严重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3.1、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
  要想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就必须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尽可能的减少单位内部不必要的管理层,最大限度的提高管理的效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不断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对员工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的培养,以此作为选拔的聘用人员的主要标准。实践表明,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对本单位的约束是持续的、无形的,更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的一种有力保障。
  3.2、加强对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机制建设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对于任何从事经济交易的主体都存在着风险,事业单位也涉列其中。因此,必须加强对事业单位风险的认识,在内部建立风险管理体制和评估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评估。如: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规模、经纪业务的复杂程度、管理模式等都必须及时进行评估。
  3.3、加强内部控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内部控制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营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合理保证。事业单位根据既定的风险应对策略来设计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控制政策与程序,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进行。
  3.4、加强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建设
  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可以采用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管机构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内部进行控制与监督。事业单位应积极地建设并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形成统一的、科学的、 合理的考评标准,合理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明确职权范围,保证内部审计的公平、公正、客观执行。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经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日趋明显,必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保证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晓梅。浅议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3)。
  [2]吴福萍。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8)。

咨询QQ

客服电话

(工作日:9:30-17:30)
0311-80815816

支付方式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