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民众对滇西抗战的经济贡献
保山民众对滇西抗战的经济贡献
杨艳秋
(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场上最早胜利的反攻战。这次反攻的胜利,固然大半属于流血奋战的将士、美国盟军的支持,但保山人民在滇西抗战中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本文以惊人的数字再现保山人民在滇西抗战中的巨大经济贡献。
【关键词】保山滇西抗战经济贡献
保山位于云南西部,西北和正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67.78公里。滇缅公路横贯中部,高黎贡山和怒江贯穿全境。1942年5月,龙陵、腾冲沦陷后,保山由抗战大后方成为抗战最前线,保山人民竭其所能,从人、财、物方面积极支援抗战,其对滇西抗战的贡献是巨大的。
1抗战时期保山的经济状况
保山市下辖一区四县,即隆阳区,腾冲县、龙陵县、施甸县、昌宁县。抗战爆发时,保山市只有四个县,即保山县(包括现在的隆阳区和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保山市经济主要有广大汉族地区的封建地主经济和保山县潞江坝、昌宁县湾甸坝以傣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封建土司、山主经济,此外,腾冲、龙陵等县的一些少数民族边远山区仍保留有原始经济的痕迹。资本主义经济极不发达,仅在保山、腾冲两县有少量资本主义工商业。各族农民在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靠简单的手工工具进行个体生产,赖以物易物或货币进行交换,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生产效率十分低下,一年辛苦到头,除了交租还债,仍然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生活十分贫困。城乡工商业者饱受国民党反动派和资本家的压制。原始经济和封建经济的长期存在,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制约了保山市经济社会的进步。
2保山民众对滇西抗战的经济贡献
1942年3月,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的请求,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协同英、美国对日作战。由于英国采取远东绥靖政策、远征军战略战术失当,造成了中英联军在缅甸的第一次作战全局失利,使得日军得以长驱直入,侵占了龙陵、腾冲,我军凭怒江天堑而守,一直到1944年5月反攻。从1942年初10万远征军出援缅甸、1942年5月-1944年4月重兵驻守保山,1944年5月近20万大军渡江反攻直到滇西抗战胜利结束,保山人民倾其所能,从军粮、军事供应、征工筑路、协运粮弹等各方面支援抗战,其经济价值不可估量,滇西抗战能够取得胜利,保山人民功不可没。
2.1保山民众对滇西抗战的军粮贡献
从1942年10万远征军途经保山进入缅甸作战起,保山市就承担了大量的军粮供给任务。援缅作战失败后,又接待大批归侨和溃退回国的远征军官兵,此后重兵驻守保山与敌凭江相持两年,直至滇西反攻胜利,保山各县人民向抗战部队供应了大量的军粮,具体情况见表一所示:
注:表中数据按保山现在平均大米市价每公斤5元进行折算。
从上表可以知,滇西抗战期间,保山市供应军粮合计64790594公斤,折合现在的价值为323952970元,以滇西抗战结束时保山市总人口533593人(1946年保山市人口:腾冲县:155053人,保山县:255700人;龙陵县:48132人,昌宁县:74708人)来估算,平均每人供应军粮121.42公斤,计607.12元。以保山当时十分低下的劳动生产力来看,保山人民是倾其所有支援抗战,有的甚至饿着肚子来抗战。
2.2保山民众对滇西抗战的军事供应贡献
在滇西抗战中,保山人民除供应大量的军粮之外,还供应了大量的军需用品,具体情况见表二所示:
从二表可以看出,远征军援缅抗日失利后,我重兵驻守保山,1944年5月20万大军反攻直至反攻胜利,保山人民向抗日部队提供的军事供应品种繁多、数量惊人、价值巨大,折合现在的价值为97149032.5元,人均182.07元(按1946年滇西抗战结束时保山市总人口533593人来估算)。表二中所列数字只是军民合作站统计的部分,而部队直接向各乡镇征用的器材物资,数量也相当大,并没有统计在内。
2.3保山民众对滇西抗战的征工筑路贡献
昌宁县对滇西抗战的征工筑路贡献,由于相关资料没有明确记载,只能根据现有的零星资料进行估算。1938年—1939年修建滇缅公路,历时一年半,共征民工3000人,累计工时:3000×365×1.5=1642500工日;1944年修复滇缅公路保山至老营路段10多公里,共征民工1200人,以3个月工期估计,累计工时:1200×3×30=108000工日;1941修筑滇缅铁路,共征民工7000多名,历时5个月,扣除中途逃跑的人数,累计工时为7000×5×30×50%=525000工日。1939年修筑保云公路91公里路面,1942年破坏保云公路,按1944年修筑保山至老营路段10余公里所用工时估算,累计工时约:900000工日;1944年协修保腾公路,征调民工3000人,历时约3个月,累计工时约3000×3×30=270000工日。
腾冲县对滇西抗战的征工筑路贡献,由于相关资料没有明确记载,只能根据现有的零星资料进行估算。1938年2月征调5万余人修筑滇缅公路惠通桥西至黑水河一段,长49.16公路,次年2月完工,历时一年,按1944年昌宁修复保山至老营路段10余公里所用工时标准进行估算,累计工时约:500000工日。1940年修筑毛家村飞机场,本年5月动工,次年3月竣工,历时10个月,机场规模与1938年扩修后的保山机场相同,按保山飞机场开始修筑及1938年扩修所用工时作为参考,累计工时约:470000工日。1944年10月修筑中印公路腾冲至龙陵北段支线,征工约8000多人,1945年1月全线通车,历时3个月,累计工时约:8000×3×30=720000工日。
如表三所示,从1938年至1945年滇西抗战结束,保山市人民为支援滇西抗战共出工约17959964工日,人均出工33.66工日,(按1946年滇西抗战结束时保山市总人口533593人来估算)折合为现在的价值为897998200元,人均1682.93元。
2.4保山民众对滇西抗战的协运粮弹贡献
为配合滇西反攻,保山人民积极为反攻部队协运粮弹,在反攻发动以后,每一村寨都有驻军,每一户都出动民夫,所有的骡马驮牛则全部出动,至于渡口及要冲附近,其供应更加繁重。估计在反攻之初,每日所出民夫在30000名以上,骡马驮牛在6000匹以上。具体情况见表四所示:
如表四所示,在滇西抗战期间,保山市人民为协助反攻,积极派夫派骡马,协运粮弹,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反攻期间,保山人民为滇西抗战的协运粮弹贡献折合现在的价值为2325484000元,人均4358.16万元(按1946年滇西抗战结束时保山市总人口533593人来估算)。以上协粮运弹数额,仅就乡镇所报统计和估计,未经乡镇统计而被直接调派者未曾列入,故遗漏较多,实际并不止此。
保山人民对滇西抗战的贡献,仅就军粮、军事供应、征工筑路、协运粮弹四项贡献,折合现在的价值为3644584202.5元(323952970+97149032.5+897998200+2325484000),人均6830.27(按1946年滇西抗战结束时保山市总人口533593人来估算),相当于保山市2011年9个月的财政收入(保山市2011年财政总收入47.4亿元),而抗战时期的保山,生产力极端落后,这一贡献相当于保山几十年的财政收入。以上数据只是有统计的部分,而没有统计的部分价值也是相当大的,并且表中的折算价也不高。保山人民为滇西抗战作出这么巨大的贡献和牺牲,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滇西抗战就是人民抗战,没有人民的支持,这场战争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参考文献】
[1]云南省保山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保山地区志(上卷)[M].中华书局,1999,10.
[2]方国瑜.保山县志稿(点校版)[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3.
[3]云南省保山地区新闻中心,云南省保山地区博物馆.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M].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12.
[4]中国人民政治协调会云南省昌宁县委员会.昌宁县文史资料(第二辑)[M].保山科教电脑印刷社,1999,9.
[5]腾冲县志编撰委员会.腾冲县志[M].中华书局,1994,8.
[6]龙陵县党委史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龙陵县志[M]中华书局.2004,4.
编辑组稿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QQ:
论文辅导QQ:
论文代写QQ: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