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高级会计师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浅析会计电算化下企业会计控制

发布日期:2014-8-14 浏览:
分享到:

                          浅析会计电算化下企业会计控制
                李发安  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719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财务工作效率,更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本文将对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进行研究,并提出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关键字:会计电算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风险。
  正文: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从简单的记账凭证、编制会计报表而实现了自动化的全过程,这不仅降低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更提高了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对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度、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随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不断应用,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管理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也为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带来了诸多新问题。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促进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促进维护资产安全,促进提高信息报告质量,促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不断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更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的瓶颈问题。
  2.1、对传统手工记账模式的改造与调整还不完善
  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模式,会计人员的工作比较繁重,数据处理量大、准确性差,对会计信息的处理与反馈不及时,在管理上存在着效率低下、处理流程重复等问题。面对这些复杂的情况,在企业实施电算化后,没有及时、准确、科学的分析手工系统,没有对会计信息系统做出符合企业业务特点的个性化调整与设置,导致会计电算化系统无法按照计算机的管理特点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规划。只有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降低成本,避免流程的重复。
  2.2、企业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增加了发生差错的可能性
  在传统的手工记账系统中,发生差错只是个别现象,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处理分布在企业的各部门,一旦出现差错可以及时发现并进行纠正。但是,实施会计电算化,会计业务处理事项很可能会在系统或计算机的终端完成对会计数据的处理,从而远离会计部门;同时,原来有不同部门按预定程序完成的业务事项很可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来完成。因此,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可能造成电算化系统的终端出现问题,造成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信息失真,从而导致系统的反复性错误。这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及数据分析是极为不利的。
  2.3、内部控制的岗位及职责不明晰
  目前,我国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出现内部控制的岗位与职责不明确等问题,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很多企业在设置岗位职责时,对一些不相容的职务考虑不周,导致岗位职责不清。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很多会计业务都由计算机来代替人工完成,人为控制的几率降低,也削弱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功能。例如:有的企业并未将各岗位的操作权限制度落实到位,很多操作人员可以凭借不同的身份进入系统进行数据操作,分工控制形同虚设增加了发生舞弊行为的可能性。
  2.4、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存在风险
  网络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但同时也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带来了隐患。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大部分信息实现了内外部的共享,造成企业内部信息的安全性存在着隐患。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操作人员的用户名与密码是存在计算机中的,很容易被一些熟悉计算机系统的黑客攻击,窃取密码及口令,从而给企业的财务信息带来安全隐患。例如:有的企业在计算机系统中设置了登陆日志,但是,如果是熟悉系统的操作人员将登陆日志删除,那么就不能查清操作人员的操作轨迹了。可见,无论是黑客的攻击,还是电脑病毒的侵害,一旦发生将对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损失。
  (三)电算化下企业会计控制的有效措施
  3.1、建立会计控制制度
  严格、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电算化系统数据真实、可靠、完整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因此,面对日益普及的会计电算化,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的日常操作管理制度、岗位管理制度、软件管理制度等控制制度,在明确岗位职责、严格执行电算化操作过程的同时确保企业基础会计数据信息的准确、真实、完整。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执行是有效提高电算化环境下企业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重要制度保障。
  3.2、加强会计系统审计
  在企业实施电算化过程中,审计人员对会计业务处理工作的评价与检验,能够及时帮助企业发现内控制度在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额问题,并予以纠正。企业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聘请中介机构来对企业的会计制度进行审计与评估,帮助企业将出现的差错进行及时的纠正。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质量与财务管理水平。
  3.3、规范岗位分工和职责权限
  在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必须对岗位职责的操作权限进行严格而规范的控制。例如:必须明确规定每个用户的身份识别及安全级别,不同岗位的操作人员只能按照被赋予的权限进行系统操作,要及时对用户的身份、操作时间等系统敏感问题进行监控与记录。
  3.4、保证会计系统安全
  这主要是为了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企业必须针对企业的业务特点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规定,一定要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行操作,防止越权使用会计软件。同时禁止在计算机上使用外围设备,防止病毒的侵害;利用软件设置防火墙,防止黑客的攻击。
  总之,面对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必须不断完善和强化会计系统控制,有效地解决电算化给企业带来的各种问题,保证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敏莉。试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1)。
  [2]李慧文。电算化信息系统下的会计控制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0(04)。

咨询QQ

客服电话

(工作日:9:30-17:30)
0311-80815816

支付方式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