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浅谈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庄海燕 上海爱建股份有限公司 200011
摘要: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金融企业已逐渐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金融风险也在迅速增加。这主要表现在世界范围内不断的爆发金融危机。这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障碍。面对不断爆发的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加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正文:
(一)引言:
近年来,现代金融体系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金融体系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自由化在全球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也在频繁发生。
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我国建设现代化金融企业,并对其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基本前提。金融企业要想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就必须对控制手段采取制度化管理。从制度上约束并控制人们的行为,对偏离发展计划和发展目标的现象与行为及时进行检查与纠正,以保证金融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这种能够及时督促企业员工按照计划和目标要求来完成工作的管理体系即为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可见,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更能在很大程度上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确保金融资产的安全,提高信息报告的质量、全面促进经营效率的提高,为金融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否有效运作已逐渐成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进行、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金融企业经营管理效率、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金融企业目前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效率较低,在实际运营中使发生金融风险的隐患增大。
2.1、金融内部控制环境较差
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是指金融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整体态度、行动、认识。它包括经营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控制制度、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品质等。可见,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但是,目前我国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目前,我国金融企业大多数缺乏良好的控制环境,例如: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金融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不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等。面对这种不良的内控环境,对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贯彻、顺利执行、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都产生较大的影响。
2.2、严重缺乏风险评估意识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自由化也在不断发展。这也就为我国金融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各种风险。目前,我国大部分金融企业的领导人和管理者将目光集中在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上,对各下属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的考核也多是集中在对其利润及规模等指标上,缺乏对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树立。虽然很多金融企业已经建立了“安全指标一票否决”的内部控制约束机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都是本着只要不出现大的风险、案件、失误就视为金融企业是安全的。因此,风险评估是提高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关键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必须结合金融企业风险管理,建立起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例如:信用风险的评估、投资风险的评估等。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给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带来了压力,就目前我国金融企业的现状来看,风险评估意识并没有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有所提高,反而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状态。例如:有的金融企业由于对市场变化的认识不足,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并未对谨慎经营、化解风险做出充分考虑,对风险的缺乏认识。
2.3、现代金融企业的组织结构还不完善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完善的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的,但是就目前我国金融机构而言,只是在总部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企业的治理框架,而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并未真正渗透到具有经营性质的各分支机构或分公司中。多年来,我国各金融企业的分公司或子公司一直沿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模式,子公司负责人的权力过于集中,长期享有人、财、物等资源的分配和处置权。这种缺乏有效治理的组织结构严重影响着总行对风险的控制。可见,这种缺乏完善性的组织治理结构最终导致现代金融企业的管理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现代企业管理的约束效用难以得到发挥,缺少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2.4、缺乏严格、科学的内部监督与评价
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的主要功能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具有查错纠弊的能力。目前,我国金融企业对风险的控制和监测体系还不健全,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如果单纯的就金融企业的会计、审计角度进行内部控制的评价、监督、纠错,将会使得金融企业的内控体系所关注的范围变得狭隘,缺乏灵活性。这主要是由于金融企业的很多董事和审计委员视野不够开阔,只是注重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条例、准则的修改与监督,不敢承担责任,不能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很好的把握,这与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的本质是相背离的。
(三)加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有效措施
3.1、改善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经营理念的改变是金融企业经营行为的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离不开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在金融案件不断发生、世界性金融危机不断爆发的今天,将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全部暴露了出来。但是,这些问题的暴露只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金融企业的管理层级工作人员缺乏对风险控制的理念。因此,必须在金融企业内部树立内部控制体系的理念,并培育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在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过程中,应从强化内部控制理念着手,强化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起严肃的金融法纪思想。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员工培训、考试、考核等方式来保证每位员工对自己岗位要求的熟悉性。再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的风险意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教育、金融法律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内部控制的理念深入人心。
3.2、构建多层次的内部控制体系
随着现代金融企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越来越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重要性。通过构建有组织的,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保持特定状态的内部管理体系,以保证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是一种调节、一种联系,它的基本前提是内部控制目标的确定。在保证总体目标能够实现的前提下,金融企业的管理层必须提高认识,统一决策,将内部控制目标的责任进行层层分解与细化,确定出各层次内部控制的具体目标。这种构建多层次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能够使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与工作都置于监督之下,还有利于企业的监督体系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最终使企业的总体控制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3.3、建立健全风险识别、鉴定、评估体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企业面临的风险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充分对企业面临的风险的可能性及产生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和思考,对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这就要求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风险识别、鉴定、评估体系。首先金融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罗列出风险的要素、风险点,在考虑内部风险的同时还必须站在整体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业务活动中风险的发生。其次,必须对风险点进行性分析,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基本估计出发生各种风险的概率及产生的危害,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3.4、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金融企业内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是金融企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从总公司层面加快信息系统整体规划建设,特别是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对接,让业务作业留下痕迹并直接在财务系统中看到结果,做好权限设置及系统安全,从一定程度上防止舞弊行为;同时由于数据的穿透性加强了总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日常控制。
3.5、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金融企业应考虑在企业内部建立并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的职能,建立内部审计评估的指标,建立有效的内部监察机制,避免各种舞弊现象的发生。
总之,现代金融企业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针对目前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寻找出构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为保证金融企业的正常、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包文娇。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J]。财政监督,2009(09)。
[2]杨芳、涂忠武、李若山。新经济环境下再谈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从法国兴业银行案件谈起[J]。财务与会计,2008(04)。
[3]陈刚。我国金融行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J]。东方企业文化,2012(08)。
编辑组稿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QQ:
论文辅导QQ:
论文代写QQ: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