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的不足与建议
发布日期:2014-8-7 浏览:次
探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的不足与建议
陈剑平 福建省福安市社会福利院 355000
摘要:事业单位在我国是一种具有特殊服务性质的单位,它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涉及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治理水平、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谐社会的建设等。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在事业单位建立有效的绩效工资激励体系,对于充分而全面的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不足,建议
正文: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社会基本职能越来越重要。2009年,在我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我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具体策略。该策略一共分三步走,即在2010年1月1日起,在我国所有事业单位中实施绩效工资改革。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全面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能够提高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
绩效工资主要是以职工所在的岗位为基础,依据所在岗位的责任程度、工作强度、技术水平、工作环境等客观因素,通过与职工的劳动成果进行综合考评最终确定职工的工资。可见,绩效工资的存在对职工的工作有着明显的激励作用,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绩效工资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作用的具体表现
绩效工资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事业单位内部收入不均衡的问题,加强对基层职工的福利保障,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
2.1、具有对基层职工较强的激励作用
从国务院对绩效工资改革的方向及目的可以看出,对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是新时期保障事业单位一线职工提高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及使命感的有效措施。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可以将事业单位一线职工的实际工作与薪酬福利进行有机的结合,彻底改变基层事业单位职工收入较低的问题。绩效工资改革站在基层职工的角度,以职工的实际付出作为有效的评价依据,从而建立起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大大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很多职工树立起为自己的岗位而努力奋斗的决心与信心。
2.2、对职工的劳动创新具有激励作用
多年来,事业单位一直给人“养尊处优、旱涝保收”的感觉,很多职工认为自己身在事业单位。工作稳定,工资稳定,有着较强的优越感。如果长此下去,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弊端将逐渐显现出来。从事业单位的整体劳动效能来看,事业单位的劳动创新动力严重不足,职工对于自己的工作质量、群众对自己服务的满意度、对工作的进一步思考与创新都缺乏重视。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后,职工的岗位工作成绩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为职工岗位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激励职工不断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创新。
2.3、对于培养优秀人才起着激励作用
我国事业单位在科研、服务等领域所占的比重极大。科教、文化、卫生事业等都离不开事业单位的有力支持,事业单位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十分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各项建设都需要以优秀人才为依托才能在新时期展现出事业单位的工作效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的“论资排辈”的现象较为严重,使得一些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严重流失。现代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尤为重要,事业单位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就必须以人为本,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绩效工资的改革在人力资源的调节上具有杠杆作用,单位的所有职工都处于平等的位置,充分体现出公平竞争的原则,为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留住了优秀人才,更为我国社会公共服务积蓄了优秀人才。
(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的现状及不足
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制度已基本形成,但是在实际中对事业单位职工所起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这说明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激励作用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3.1、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的激励制度存在缺失
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严重缺乏科学性。很多事业单位在制定绩效工资的考核时指定的考核标准过于简单,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例如:有的事业单位的考核仅仅是对考核者打钩画圈。另外,绩效工资考核的标准又缺乏一定的弹性,考核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出职工的真实工作绩效,考核的标准也缺乏制度性,例如:在考核中,很多事业单位的考核都是依据领导的偏好来左右考核标准的。
3.2、绩效工资激励的激励方法比较落后
我国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激励方法上过于陈旧,并未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等来不断创新激励方法。例如:对于有成绩的职工只是进行传统的表扬,对犯了错误的职工也只是以批评教育为主。颁发的奖品更是千篇一律,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另外,激励的方法也缺乏灵活性、科学性、系统性。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的激励方法都缺乏科学性,很多在实践中都流于形式,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酬并未与绩效真正挂钩,这严重的打击了一些优秀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3、绩效工资激励的激励过程存在着缺陷
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激励缺乏对职工的长期、连续性的激励,只是在短时期内对职工起到了激励作用。例如:很多事业单位只是通过一次性奖励在短期内产生激励效应。但是如何才能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长期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和状态,并能高效率的、有所创新的完成本职工作仍是我国绩效工资激励问题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同时,由于事业单位不能对工作人员的激励选择较为恰当的时机,从而降低了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3.3、绩效工资激励的激励对象并不明确
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激励而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经常出现激励对象的错位性。例如:有的事业单位本来应该对工作人员甲进行激励,但是由于某种原因的存在而对员工乙进行了激励;有时候应该对某一个或某一群员工进行激励,由于一些原因而缩小了激励的范围。这种激励对象的不明确使得激励作用不明显,根本无法实现绩效工资激励的有效性。
(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的建议
4.1、建立科学、全面的工资分配体系
科学而全面的工资分配体系不仅能增强我国事业单位的活力、解决绩效工资激励存在的不足问题,更是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杠杆。科学而全面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成就薪酬、综合薪酬四部分内容。它从不同的角度对事业单位的员工进行了考核与评价,最终对职工的个人成绩做出综合、公正的评价,使员工的价值得以体现。
4.2、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激励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必须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一套完善、全面、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在公平、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下引入竞争机制,充分体现出员工的个人价值,并不断挖掘职工的内在潜力,为事业的单位的发展提出更多的创新设想。
4.3、在事业单位内部营造出良好的激励环境
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事业单位本身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纵横交错的高度规范化的机构组织,因此,事业单位必定要与周边环境进行各种活动,从而受到环境的影响。在事业单位建立起良好的激励环境对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解决绩效工资激励问题有着积极作用。
4.4、制定出具有差别性的合理的激励方案
在制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工作人员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明确激励对象,建立合理的差别激励方案。力争体现出多劳多得、公平激励的原则。
总之,绩效工资激励的作用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于提高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和谐、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正向激励的路径依赖[J]。中国行政管理,2010(03)。
[2]郑晶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利与弊[J]。神州,2012(12)。
[3]邹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6)。
陈剑平 福建省福安市社会福利院 355000
摘要:事业单位在我国是一种具有特殊服务性质的单位,它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涉及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治理水平、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谐社会的建设等。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在事业单位建立有效的绩效工资激励体系,对于充分而全面的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不足,建议
正文: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社会基本职能越来越重要。2009年,在我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我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具体策略。该策略一共分三步走,即在2010年1月1日起,在我国所有事业单位中实施绩效工资改革。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全面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能够提高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
绩效工资主要是以职工所在的岗位为基础,依据所在岗位的责任程度、工作强度、技术水平、工作环境等客观因素,通过与职工的劳动成果进行综合考评最终确定职工的工资。可见,绩效工资的存在对职工的工作有着明显的激励作用,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绩效工资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作用的具体表现
绩效工资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事业单位内部收入不均衡的问题,加强对基层职工的福利保障,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
2.1、具有对基层职工较强的激励作用
从国务院对绩效工资改革的方向及目的可以看出,对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是新时期保障事业单位一线职工提高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及使命感的有效措施。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可以将事业单位一线职工的实际工作与薪酬福利进行有机的结合,彻底改变基层事业单位职工收入较低的问题。绩效工资改革站在基层职工的角度,以职工的实际付出作为有效的评价依据,从而建立起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大大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很多职工树立起为自己的岗位而努力奋斗的决心与信心。
2.2、对职工的劳动创新具有激励作用
多年来,事业单位一直给人“养尊处优、旱涝保收”的感觉,很多职工认为自己身在事业单位。工作稳定,工资稳定,有着较强的优越感。如果长此下去,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弊端将逐渐显现出来。从事业单位的整体劳动效能来看,事业单位的劳动创新动力严重不足,职工对于自己的工作质量、群众对自己服务的满意度、对工作的进一步思考与创新都缺乏重视。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后,职工的岗位工作成绩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为职工岗位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激励职工不断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创新。
2.3、对于培养优秀人才起着激励作用
我国事业单位在科研、服务等领域所占的比重极大。科教、文化、卫生事业等都离不开事业单位的有力支持,事业单位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十分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各项建设都需要以优秀人才为依托才能在新时期展现出事业单位的工作效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的“论资排辈”的现象较为严重,使得一些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严重流失。现代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尤为重要,事业单位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就必须以人为本,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绩效工资的改革在人力资源的调节上具有杠杆作用,单位的所有职工都处于平等的位置,充分体现出公平竞争的原则,为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留住了优秀人才,更为我国社会公共服务积蓄了优秀人才。
(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的现状及不足
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制度已基本形成,但是在实际中对事业单位职工所起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这说明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激励作用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3.1、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的激励制度存在缺失
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严重缺乏科学性。很多事业单位在制定绩效工资的考核时指定的考核标准过于简单,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例如:有的事业单位的考核仅仅是对考核者打钩画圈。另外,绩效工资考核的标准又缺乏一定的弹性,考核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出职工的真实工作绩效,考核的标准也缺乏制度性,例如:在考核中,很多事业单位的考核都是依据领导的偏好来左右考核标准的。
3.2、绩效工资激励的激励方法比较落后
我国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激励方法上过于陈旧,并未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等来不断创新激励方法。例如:对于有成绩的职工只是进行传统的表扬,对犯了错误的职工也只是以批评教育为主。颁发的奖品更是千篇一律,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另外,激励的方法也缺乏灵活性、科学性、系统性。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的激励方法都缺乏科学性,很多在实践中都流于形式,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酬并未与绩效真正挂钩,这严重的打击了一些优秀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3、绩效工资激励的激励过程存在着缺陷
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激励缺乏对职工的长期、连续性的激励,只是在短时期内对职工起到了激励作用。例如:很多事业单位只是通过一次性奖励在短期内产生激励效应。但是如何才能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长期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和状态,并能高效率的、有所创新的完成本职工作仍是我国绩效工资激励问题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同时,由于事业单位不能对工作人员的激励选择较为恰当的时机,从而降低了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3.3、绩效工资激励的激励对象并不明确
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激励而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经常出现激励对象的错位性。例如:有的事业单位本来应该对工作人员甲进行激励,但是由于某种原因的存在而对员工乙进行了激励;有时候应该对某一个或某一群员工进行激励,由于一些原因而缩小了激励的范围。这种激励对象的不明确使得激励作用不明显,根本无法实现绩效工资激励的有效性。
(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的建议
4.1、建立科学、全面的工资分配体系
科学而全面的工资分配体系不仅能增强我国事业单位的活力、解决绩效工资激励存在的不足问题,更是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杠杆。科学而全面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成就薪酬、综合薪酬四部分内容。它从不同的角度对事业单位的员工进行了考核与评价,最终对职工的个人成绩做出综合、公正的评价,使员工的价值得以体现。
4.2、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激励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必须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一套完善、全面、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在公平、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下引入竞争机制,充分体现出员工的个人价值,并不断挖掘职工的内在潜力,为事业的单位的发展提出更多的创新设想。
4.3、在事业单位内部营造出良好的激励环境
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事业单位本身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纵横交错的高度规范化的机构组织,因此,事业单位必定要与周边环境进行各种活动,从而受到环境的影响。在事业单位建立起良好的激励环境对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解决绩效工资激励问题有着积极作用。
4.4、制定出具有差别性的合理的激励方案
在制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工作人员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明确激励对象,建立合理的差别激励方案。力争体现出多劳多得、公平激励的原则。
总之,绩效工资激励的作用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于提高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和谐、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正向激励的路径依赖[J]。中国行政管理,2010(03)。
[2]郑晶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利与弊[J]。神州,2012(12)。
[3]邹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6)。
编辑组稿联系方式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311-80815816
论文发表QQ:
1223186611
论文辅导QQ:
1223186622
论文代写QQ:
2385650844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QQ:
论文辅导QQ:
论文代写QQ: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