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高级会计师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发布日期:2014-9-16 浏览:
分享到:
                       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蔡海燕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七地形测量队 海南·海口   570203
  摘要:当前由于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事业单位改革的发展,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然而,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仍然存在着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限制和制约。所以,事业单位要想科学有序的发展,要想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那么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强化预算管理。本文充分结合中国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深入地探析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旨在促进事业单位的可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问题   建议
  一、前言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借助于业绩考核、内部控制和预算编制所进行的财务管理活动,预算管理贯穿在事业单位整个财务预算执行及编制的过程中,其质量的优劣对事业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影响。科学、正确、全面的预算管理不仅有助于财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合理分配,同时对于单位负责人的业绩评价有重要意义,进而在更深层次上促进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及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由此可见,研究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从当代管理理论的角度上来看,预算是十分重要的一种管理工具和管理思想,而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则是单位对国家财政部门所拨付的资金,通过业绩考核、内部控制和预算编制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大量的事实证明,科学而又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推动事业单位资源的整合,实现最大化的资产效益,进而推动整个事业单位的平稳科学发展。
  (一)有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监督执行手段,发挥着计划、编制、监督、控制和执行等诸多的作用,所以,预算管理的加强不仅有助于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完善,同时有助于财务收支不平衡状态的改善,进而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实现总体目标,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
  (二)有助于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改革,预算管理的加强,财政支出的规范,执行程序的科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财政支出结构的不断优化及改善,对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以及预算执行进度的加快,有着积极的促进推动作用。
  (三)有助于合理配置财政资源的实现。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几乎大部分的资金基本上均是来自于国家财政部门的拨款,因此,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的实现与财务收支指标的编制有着很大的关系。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将有限的财政资源真正的分配到有着迫切需求的部门和单位,将有助于财政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实现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从过程上讲,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和预算的监督等几个方面。以下,论文结合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各个阶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有待科学。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过程,密切的关系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质量的好坏,当前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方面却普遍存在着编制不科学的问题,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因此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无法得到充分而又合理的利用,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和限制。预算的编制应当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单位的具体现状和工作任务加以全面的考虑,应当深入地分析预算实现的难度及现实可能性。但是在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当中,通常预算编制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任务,与整体的过程相脱节,并且在编制时间上也相对较短,这便无法切实地将单位的财务状况反映出来。另外,预算编制内容的科学性严重不足,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也是极为不利的。
  (二)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及其存在问题。如果预算编制不能真正符合实际开支
  的需要,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执行方面的各种问题:
  ①收入管理不规范。一些单位未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导致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未统一纳入单位预算。部分部门隐瞒、挤占财政资金和其他收入,设置账外账、进而导致诱发贪污腐败,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秩序。
  ②支出管理控制不严、随意性较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不科学,随意性大,擅自提高开支标准和扩大开支范围,巧立名目发放奖金,提高补贴标准;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有的单位在申请预算时,为了保证经费的充足,都在需求数上上浮一定比率预备上级主管部门削减,上级主管部门不掌握预算数的计算依据,也只能沿用以前年度的比例,下属各个单位间统筹调剂安排,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批复的预算数并不能反映单位的实际需求。
  ③执行程序的松散性、突击花钱的盲目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正是由于缺乏严格的预算执行程序,导致预算开支比较随意,预算开支与预算执行进度不匹配,预算开支没有按实际工作进度支出,有的单位为了完成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出现年末超进度、“突击花钱”的现象。
  (三)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及其存在问题。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只关心要钱,并不注重怎样花钱,忽视预算执行的监督。有的单位领导把工作重点放在事业单位任务的完成上,认为只要业务工作完成出色,剩下的都不是很重要,进而放松对财务收支合法合理性的要求。而且由于预算过严、定额过紧,导致预算单位频繁打报告向财政要钱,财务部门大量工作围绕着处理资金申请报告,在预算刚刚确定,甚至还没有确定时,就在准备要求追加预算的文件,没有精力放在执行预算、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和参与单位的发展规划和项目的选择确定等重点方面,致使财务监督缺位,财务管理长期处于低水平。而且不了解本单位的发展方向及资金需求,在编制预算时没有依据,造成恶性循环。
  四、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编制预算方面通常会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事业单位的相关项目负责人必须将预算编制的认识加深,重新定义更科学的理念,尽可能地加强预算编制的管理,充分确保预算编制的要求和质量。与此同时,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这样可以促进职工对编制预算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支持预算编制工作。当然,单位负责人也应当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重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督促职工全力的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为预算编制的质量提供保障,真正地将预算编制的功能发挥出来。
  (二)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首先,应当加强和完善预算执行的组织领导:落实预算执行管理领导责任制,建立预算执行管理工作机制,及时沟通预算执行管理信息,实行预算执行督导制,建立预算执行管理工作制度,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借助风险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实现预算执行过程的自我调整、制约与检查,以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进行;其次,应当充分地将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出来,通过审计监督预算执行的过程,需要对监督预算执行过程的绩效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科学评价,同时还应当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再次,应当构建完善的执行岗位责任体制,以责任定人,以制度定责任,以方法定效益。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还应当全面的实行信息化的预算执行管理,利用网络对预算执行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从而从根本上化解财务风险和预算风险,为预算的完成提供更加科学的保障。
  (三)建立和健全预算运行监督机制。对于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主要分为四个细节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加强部门监督。财政监督不仅是财政部门的责任,其他所有管理与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都有义务抓好自身的财政监督。只有各部门都重视和加强财政监督才能有效保障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加强财政的跟踪监督。不仅要监督单位财政资金的申报和使用情况,又要监督财政内业务资金拨付情况,检查其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又要防止和纠正预算外资金征收不到位和乱收费等现象,建立日常检查机制,由突击检查转向经常性检查,又要使检查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三是强化审计机关的预算执行审计,以便准确反映审计结
  五、总结
  总而言之,预算管理是我国事业单位不可或缺的一项管理内容,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发展。科学的预算管理能够促进财政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有助于国家财政资源的优化,有助于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事业单位必须对预算管理提起高度的重视,有针对性的、地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策略,尽快地解决预算
  管理问题,推动事业单位的良性循环和运转。
  参考文献:
  [1] 牛兰青. 浅议事业单位财务预算[J]. 现代商业,2010(9).
  [2] 李亚卫.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误区[J].财会通讯,2010,(29)
  [3] 张剑侠. 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新思路[J]. 财会研
  究,2010,(07)
  [4] 王慧媛.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财经,2011(3).

咨询QQ

客服电话

(工作日:9:30-17:30)
0311-80815816

支付方式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