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体制下的会计核算
浅谈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体制下的会计核算
刘凤茹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财政局 0284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建立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体系,我国与2001年起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这一重大改革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改革至今,虽然已经初具效果,但是在会计核算中仍存在诸多的不规范行为。本文将就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寻求正确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
正文: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出的要求,2002年我国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预算改革、政府采购改革等公共财政体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对我国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内涵与要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同于国库资金分散支付制度,它主要是由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统一的账户,而财政预算单位在统一账户下分设分类账户。当财政预算单位需要支付劳务款项或购买商品时要先向财政部门提出用款申请,审批合格后财政部门再将资金通过国库账户直接拨付给收款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为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增加了新的会计科目,直接影响了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就目前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的会计核算现状来看,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报表的编制、会计账务处理、会计控制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起着阻碍作用。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2.1、会计的入账依据发生变化
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单位确认收入、支出的依据主要是通过上级部门或开户银行提供的转账通知或其他原始凭证。财政直接支付时,预算单位在申请支付某项经济业务的款项后代理银行将资金支付给收款人后将《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交给预算单位。预算单位的入账金额就以通知书中标注的金额来确认入账收入,通知书中标注的日期为入账时间。
2.2、会计科目的变化
在预算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会计制度并未发生变化,但是个别会计科目发生了变化。例如:“银行存款”科目反映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不在反应预算单位银行存款的结存情况,而是核算单位自筹的资金收入、以前年度的结余、各项往来款项,财政拨付的资金不在该科目中核算。再例如:新增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304财政拨款结转”、“305财政拨款结余”、“财政调剂收入”等科目。
2.3、账务处理发生的变化
国库集中支付体制下,各财政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支出氛围直接支出与授权支出两种支出方式,因此,账务处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对于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应按通知书中标注的金额,借记材料或事业支出,贷记财政补助收入。再例如:对于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的支出,财政预算单位应按照银行的到账通知书标明的金额来进行入账确认,其账务处理为: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财政补助收入。
2.4、会计报表的变化
财政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增加了一些会计科目,这也就使得财政预算单位的会计报表内容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例如: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部分中需要添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项目的核算。同时,由于有的会计明细科目的核算内容发生了变更,导致会计报表中的有些项目必须进行分析后才能填列。例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类项目中的其他净资产,等于基本支出结余+项目支出结余-基本建设资金转向结转和净结余。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3.1、会计核算的基础不能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要求
会计核算中有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两种确认收入与支出的标准,也是我国各行业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精神实质是收付实现制。但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对收付实现制的记账是一种冲击。例如:采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时,预算单位在确认收入时就不能以实际收到的货币资金进行确认。而是以预算单位收到代理银行的到账通知书标明的金额入账来确定收入,而此时的预算单位并没有世纪受到货币资金,这与收付实现制的基本原则是相悖的。
3.2、缺乏对入账依据的管理与监督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为会计核算带来了很多新的入账依据,也为会计核算带来了影响。但是一些基层预算单位中还存在对原始凭证审核部认真、不能准确填写记账凭证、等问题。例如:有的单位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不完整购物发票不填单价与数量。还有的预算单位对报销的手续要求不严格,只要有领导的签字,缺乏验收人与经手人的签字。再例如:偶的预算单位记账凭证填写的内容不完整、缺少编制人与出纳等相关人员的签字盖章。
3.3、缺乏对零余额账户的管理
在国库集中支付中,零余额账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该账户实现财政集中支付的重要手段,也是连接国库账户与商品或劳务供应商账户的纽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零余额账户的管理还存在问题。例如:在一个会计核算主体下如果包含多个非独立的预算单位,而国家对财政预算单位只能开设一个零余额战虎,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预算单位的保障成本与难度,对资金的安全使用不理。再例如:预算单位购买的专项设备、一些大型的建设项目,由于资金不足时无法将项目或设备启用,只能等待资金额度到位后才能实施,这严重影响了项目实施进度,也就造成很多预算单位年底突击花钱的问题。
3.4、会计报表的信息不完整
会计报表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预算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也是编制下一年度预算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国库集中支付的改革对会计报表的调整并不彻底,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预算单位的收入类与支出类项目不仅在资产负债表中有所反应,而且还在收入支出表中有所体现。报表之间的内容重复不仅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更主要的是境地了会计报表的实用性。
(四)加强国库集中支付体质下会计核算的建议
4.1、引入权责发生制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体质的实行,收付实现制在会计核算中所占的优势越来越低,同时暴露出很多局限性。目前,为了大力支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基本都是采取收付实现制,为了克服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收付实现制运行中存在的缺陷,预算单位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并引入权责发生制。例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以参照企业会计的账务处理。
4.2、规范会计入账的票据依据
在国库集中支付体制下,入账票据是预算单位进行财务审核与检查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入账票据的管理对于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规范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行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3、完善会计报表体系的建设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预算单位的行为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这也对财政预算单位智能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提高财务报销中会计信息的质量、改进财务会计报告的可用性已成为财政预算单位的重要任务。预算单位可以增加会计报表的内容、改变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模式、改进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项目、增加现金流量表等。
直至今日,我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国家颁布的各项改革措施已经为财政预算单位能够顺利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公共财政体系步伐的加快,我国财政预算单位在执行国库集中支付时的会计核算体系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规范。
参考文献:
[1]苏萍。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浅谈[J]。财会通讯,2009(09)。
[2]王云波。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对会计核算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1(02)。
[3]梁鸿燕,徐佩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甘肃金融,2011(06)。
刘凤茹: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财政局 13947549871 028400(2本刊物)
编辑组稿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QQ:
论文辅导QQ:
论文代写QQ: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