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高级会计师论文 >> 会计学论文 >> 正文

国有企业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

发布日期:2016-10-25 浏览:
分享到:
摘要:文章从价值增值的角度分析并揭示了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将增值型内部审计相关思想应用于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实践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并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实施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方法。
关键词:价值增值型;国有企业;独立性;审计信息化
基金项目:
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项目编号:201510240005。
1、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基本内涵
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理论基础包括受托责任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价值链理论。据IIA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增值型内部审计即能为组织增加价值的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核心要求是努力提高审计收益,尽量降低审计成本。除此之外,增加价值并非不再考虑查错纠弊,而是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兴利与增值。
2、我国国有企业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调研结果
2.1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质量较低
我国国有企业目前主要采用的时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多种方法交叉使用等方法,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水平落后。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0年对1280家企业的调查,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单位比例较小,占全部审计项目的0.64%。大多数小型国有企业还并不具备信息化审计的能力,仍以依赖于个人经验判断的抽样审计方法为主,内部审计的调查方法随意性很大,缺乏分血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
2.2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狭隘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内容的调查,被调查企业内部审计活动仍以财务审计为主,虽已经涉及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舞弊、物资采购等方面的审计,但比重相对较小。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在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对内部审计的作用认识不足,内部审计仍以发生的财务事项为主,较少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或者将内部审计简单地定位于查处违法违规上,从而导致了内部审计的职责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狭隘。
2.3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独立性不高
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大多数由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并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有些内审机构不是单独设置而是由其它部门领导或合署办公。这种状况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受各方利益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根据对全国大多数国有企业调查资料分析发现,内部审计隶属于总经理的为多数,占总体的42.02%;隶属于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的次之,占20.83%。而隶属于董事会或监事会仅占样本总数的23.51%,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的占13.63%,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层次仍不失很理想。
3、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主要对策及创新点
3.1确保国企内部审计职能的合理化
摆脱陈旧观念,内部审计范围不要局限于财务方面,要更多地涉及到经营决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开发、企业战略管理等很多方面,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的转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必需的合规性审计,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传统的保证服务之外,还必须积极开展以防范风险和加强内部控制为目的的审计。通过提供各种咨询服务,改进企业的运作,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实现审计的价值。
3.2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提高独立性
内部审计在业务方面由行业协会管理和指导,在行政方面受本组织的最高层(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总经理等)领导。董事会下设独立的审计委员会,管理者下设审计部。审计委员会直接隶属于董事会,对董事会负责,同时,由行业协会对审计委员会进行业务指导,管理者在审计委员会之下,有利于保证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审计部是位临于管理层之下的审计部门,将其业务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在行政上,则向上一级的管理者汇报,这种层级分明、双重负责的公司治理结构充分保障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发挥。
3.3通过信息化建设,设计开发审计软件,实现审计手段电子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的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还处于以审计项目管理软件和现场审计作业系统为主的应用阶段。企业可以在内部审计查证系统基础上进行提升和优化,按照实际业务流程,梳理重要节点,找出审计的主要关注点和风险点,逐步建立起贯穿各业务流程的综合业务平台,实现了审计线索的自动查找、分析等功能并开发具有“智能、集成、易用”等特点的审计智能预警系统,主要通过对各企业、专业板块、部门重点业务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在线分析,以及对所属企业关键业务数据和高风险领域核心指标的监控及对比分析,实现对重点单位、主要业务及重点环节的实时监控和异常情况预警预报。
4、研究结论
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的新理念,其增值功能室对内部审计原有功能的拓展,它以增加企业价值为目标,参与并完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过程,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来满足企业需要。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现阶段国有企业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质量较低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没有直接明显效果,没有进一步促进审计工作发挥更大的社会效果;其二,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狭隘从而导致了内部审计的职责不能充分发挥;其三,增值型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高,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使得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的信息说服力不足,给出的建议也不具备足够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从理论研究了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成因,结合实践成果提出了以下实施增值的路径并验证其有效性:其一,从内部审计机构视角考虑的增值路径:内部审计在业务方面由行业协会管理和指导,在行政方面受本组织的最高层(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总经理等)领导、通过信息化建设,设计开发审计软件,实现审计手段电子化;其二,从企业经营管理视角的增值路径:建立内部审计查证系统,提升审计项目效率和效果、建立审计智能预警系统,发挥审计免疫和增值。
参考文献:
[1]蔡毓瑾.浅谈内部审计信息化.财经界,2012.
[2]袁小勇.内部审计,怎样才能有所作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2.50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报告与案例.2013.
[4]章宇虹.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2013.
[5]姜同敏.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2014.
[6]吴素锋.温州:打通审计信息化提升转化最后一公里.2015.
[7]安东▪范▪维克.“关注差距”─让利益相关方确信内部审计的价值.2015.04.16.
[8]保罗▪索贝尔.赋予内部审计部门战略意义.2015.04.16.

咨询QQ

客服电话

(工作日:9:30-17:30)
0311-80815816

支付方式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