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高级会计师论文 >> 成本会计论文 >> 正文

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研究

发布日期:2016-11-4 浏览:
分享到: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外部竞争的加剧,施工企业得到的利润不断被压缩,而威胁施工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就是成本问题。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好坏与施工企业经营的成败息息相关。任何企业都面临着的共同问题是做好施工企业成本控制,能短工期、低成本并且符合质量要求的完成任务,达到提高效益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对策
  近十年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建筑行业持续走高,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饱和,施工企业的营业利润率却在逐年降低。目前,导致施工企业营业利润降低的主要因素有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各方面的压力以及自身施工成本的居高不下等。避开外界因素影响之外,为保证施工企业能够在行业中继续发展,并获得相应的利益,施工企业应该在成本控制及管理上做出相应应对措施,与时俱进,在保证施工的质量以及工期的同时,实现成本控制最优化,施工企业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控制成本不仅会为施工单位减少成本支出,带来更多的利益,同时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促进社会的更好建设。
  一、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意识不到位
  施工企业项目一般资金投入大,这就导致施工负责人在一些小额支出上不够重视,长久以来积少成多,最终造成了施工企业成本的不必要浪费。施工人员认为企业的资金与自己无关,随意浪费。施工企业负责人常接触资金较大的项目,在一些小成本支出就比较随意。这就导致整个施工企业成本节约意识不到位。当施工企业的各类工作人员都有成本控制意识之后,才能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减小施工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二)施工成本控制不完善
  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贯穿了企业生产管理的整个过程,在任何一个管理环节中成本控制的不到位,都将会影响整个企业的成本预算。没有成本控制计划和目标是目前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主要可存在于原材料采购,施工机械以及人员费用等中。人员分工不明确,没有严格控制工期,导致施工效率低下从而造成施工人员费用上涨,原材料采购时未选取物美价量的材料,施工机械未按标准操作,造成磨损,使得要支付设备维修费。很多被忽视的方面都会造成施工成本的浪费。
  (三)施工预算不合理
  在施工之前,需要制定好相应的施工预算,对施工进行相应的规划,这样才能开展竞标以及施工的问题。但在实际的施工当中,预算往往存在预算方案制定人员主要由财务人员的单一方式控制,有时候缺乏对工程施工的了解,所以制定的方案会存在脱离施工实际情况的问题。同时施工的计划也只是考虑及施工技术实施的可行性,但是对于施工的具体成本考虑不周全,无法较为准确地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只关注施工的质量与施工的进度,并没有结合施工预算方案来考虑,造成了施工预算丧失控制力的问题。因为预算方法缺乏科学性,所以其预测性和指导意义都有较明显的影响。
  (四)施工企业管理方式简单
  施工企业常常不能将施工质量和企业管理二者兼顾。为实现利润高回报,施工规模化,大多数施工企业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巨大问题,所以在企业成本控制上带来了隐患。施工企业管理不够专业,一方面会导致在企业管理上极易出现较大的漏洞,一些人会利用漏洞谋取私利,使得企业蒙受损失;另一方面会导致被管理人员无组织,无纪律,使得施工效率降低,带来了太多的不必要浪费。施工企业管理方式不专业是目前众多施工单位普遍面临的问题,大多数施工企业并未意识到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导致成本控制出现问题。
  二、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对策
  (一)增强成本控制意识
  增强成本控制意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需要分配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去共同考虑,并从施工的一开始就需要抓起。对工程施工合理配置,并在对工程与工作人员的管理当中,增强成本的控制意识。施工企业需要自上而下树立经济大局观,并定时进行成本控制有关的培训与学习,增强整个企业的成本控制意识。设立考核与奖励机制,对于有效节约施工成本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而对于浪费施工成本的工作人员批评处理,严重者需要相应处罚,这样也能促进企业快速培养起成本控制意识。
  (二)完善施工成本控制方法
  施工成本的控制需要贯穿包括生产计划制定、具体施工以及后期维护等整个施工当中,则需要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职责与资源分配,便可以有效地控制各个环节的成本,对于整个施工成本的控制有极大帮助。同时针对在施工中最多使用的材料方面进行成本控制,首先保证材料的质量安全,避免劣质材料应用在工程中而造成的成本增加和安全隐患。同时对材料进行定额控制,严格控制损耗情况,对材料的采购、使用、维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记录。工程也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实施外包,将部门工程分配给其他工程单位,定额定价,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控制了施工成本,也保障了在施工期内完成作业,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成本预算
  成本预算对于施工有指导意义和控制作用,对于整个工程来说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完善施工企业的成本预算机制,确保该机制能正常发挥作用。在施工之前,对施工进行合理考察评估,并根据相应的机制,施工单位由上而下的综合评估分析,制定相应的预算方案。制定预算方案时,需要考虑工程的目标成本,与实际工程的重点难点,合理做出预测,并且制定时需要与相应的财务人员一起合作,综合各方意见,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在制定预算计划时,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工程中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出合理的预测,避免在施工中因为考虑不周全而引起的预算方案重复修改甚至失效的问题。
  (四)优化施工企业管理方式
  应该健全施工管理机制,由现在普遍存在的粗放式管理逐渐发展为专业型、科学型管理方式。针对从前管理依靠相关的施工经验来判断并进行相应管理的方法,提出了更为合理的方法,即利用数学统计及相关的数学模型来分析实际的工程施工,对施工进行科学的管理,避免由人为的经验误差或者是错误引起的施工隐患。并对整个企业加强管理,在各个部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设立监督部门,统一管理,解决企业存在的队伍松散,意志松懈的问题,增强整个施工企业的凝聚力,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合理设置奖励与处理机制,在控制并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同时增强工作积极性,有利于自觉管理与互相监督。在解决好企业管理的问题上,处理好施工质量的问题,将企业的资源合理分配在施工中,科学地管理工程施工,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为施工企业获得更可观的利益。
  三、案例分析
  2015年山西省一座国家标准体育馆计划建设,公开进行招标。其中一家竞标的施工单位资质较好,但距离承接该项目还有一定差距,所以针对自身不足的问题,单位召开了相关会议,目的在于提升自己的施工资质并弥补不足。该单位首先对原来的预算制定方案修正,弥补了其中存在的缺点,并对实际工程详细考察,由单位的技术人员与财务人员共同制定相关方案。利用现有的技术对原来相对落后的施工技术进行提高,施工方法更科学。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控制施工成本。最终该单位成功竞标,极好地完成了体育馆的施工,并于2016年投入使用。
  四、结语
  在现在更加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施工企业的竞争也随着加大。施工企业要想成功在这种形式下继续发展下去,必须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施工成本是施工企业考虑最多也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因此需要对施工成本加以控制。对施工进行科学合理的考察与规划,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实现对施工成本的控制,将保障并推动对于施工企业的发展,同时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实现社会的更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

咨询QQ

客服电话

(工作日:9:30-17:30)
0311-80815816

支付方式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