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对策探究
发布日期:2016-8-30 浏览:次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就是审计机关与审计工作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因为个人失误或者是其他的客观原因导致的经济责任审计结论不真实,对于被审计责任人任期内经济责任的评价不合理所产生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通常出现在国有单位当中,而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单位领导干部的管理与监督,更好地治理贪腐问题,实现廉政建设。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因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所以,审计工作人员在掌握财政预算与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经济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1]。除此之外,经济责任审计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也很高,特别是职业谨慎度,若在实际工作中严谨程度不够,或者是不遵守职业道德,那么必然会对审计工作的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较多,审计力量不充足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时效性与突发性特点十分明显,所以,并不会出现在原定审计项目计划当中,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出现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进而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任务形成巨大矛盾。然而,审计客体任职的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在这种长审计时限当中,审计工作人员的数量始终是不充足的[2]。除此之外,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还涉及到资产使用与管理以及保值与增值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使得审计客体在任期之内的全部经济事项很难被全部被审计到,进而出现漏审的问题,导致最终的审计结论不完整,评价不公正,审计的风险不断增加。
(三)审计评价不准确
对审计客体履行经济责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与考核,其中就会涉及到领导干部自身的利益。如果评价不客观与公正,必然会出现诉讼的风险,其中经常出现的风险就是:
第一,评价的过多,或者是超出审计署所制定的审计事项评价范畴;第二,对审计内容中不涉及到的经济事项进行评价,或者是没有获取相关证据而进行评价;第三,评价审计证据不充足的经济事项,即便是获取审计证据,但是并不具备一定的可靠性,很难满足下结论需要;第四,审计评价的言辞不合理,若在后期调查出存在违法行为,并且是在审计任职期间,必然会对审计机构形象产生影响,最终引起审计评价风险。
(四)经济责任的界定难度较大
因为经济责任在区分现任责任、前任责任、个体或者是集体责任等方面具有极大的难度。所以,如果审计客体存在违法违纪的问题,并且属于前任个人行为,或者是属于领导班子集体决策行为,就会很容易出现推诿现象,最终难以确定个人违法违纪的责任。如果因为决策的失误而引发经济损失,那么对于追究行政责任的界定标准也十分模糊[3]。因此,在个人竞技责任界定的过程中,也同样会出现推诿情况,使得领导干部直接竞技责任的界定增加难度,并且提高了审计风险。
除此之外,竞技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不规范不系统,不具备量化标准,所以,在任期期间,经济责任当中的集体和个人决策责任,或者是直接与简洁责任等在区分与责任归属方面都没有认定标准,最终使得经济责任认定具有主观性,而且操作的难度很大,很容易出现审计风险。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一)增强审计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与职业素质
在审计风险防范中,审计工作人员自身职业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职业道德素养以及业务能力[4]。由此可见,审计部门需要重视审计干部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定期开展审计干部培训,对其职业道德以及业务能力等进行专业培训,使得审计工作人员自身风险意识与职业素质都得以增强。
(二)制定审前承诺制度
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前,需要审计客体负责人与财务负责人进行书面承诺签署,同时,签字并盖章,确保所提供的资料是真实并且完整的,针对重要资料则应该确保其合法性。在此基础上,审计小组组长需要签署书面保证,承担审计报告内容真实完整的责任,使得审计工作能够根据操作规程与规定的内容来实施,贯彻并落实责任到个人。
(三)在经济责任审计前开展全面调查
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前进行调查工作能够增加社会与被审计单位群众评议程序,通过有机结合民主监督与审计监督来对审计风险进行抵御。其中审前座谈会需要邀请被审计单位的代表来参加,对单位领导任职期间实际履行经济责任状况进行整体评价,同时也包括单位财政预算履行的状况等等[5]。这种审计前的调查工作能够对被审计的领导与单位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保证制定的审计方案更合理,积极地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
(四)严格制定审计程序
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程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积极地执行内部的控制测试程序,并且将其中存在的违法或者欺诈问题当作审计工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另外,在审计内容方面需要对群众反应比较强烈的问题予以关注,并且将重点放在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以及主管责任上,重点审计重大的问题[6]。在符合性的测试阶段,应该积极地收集资料,并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状况进行深入地了解。而在实质性的测试阶段,则应该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资料真实性与完整性予以认真地审核。
除此之外,需要对审计工作的底稿进行复核,实现多层控制,进而把审计的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审计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所以,审计风险也是必不可免的。但是,同其他审计存在差异的就是,经济责任审计属于审计机关的全新任务,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并存在特殊风险,所以,一定要了解风险成因,进而采取防范措施,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志军.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审计与理财,2012(6):21-22.
[2]杨雅乔,权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5(3):132-133.
[3]何劲松.浅析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J].北方经贸,2015(4):111-112.
[4]李红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分析[J].现代商业,2010(18):240.
[5]甘英,熊灏.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现代商业,2011(32):190-190,189.
[6]贺利军.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6):107.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因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所以,审计工作人员在掌握财政预算与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经济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1]。除此之外,经济责任审计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也很高,特别是职业谨慎度,若在实际工作中严谨程度不够,或者是不遵守职业道德,那么必然会对审计工作的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较多,审计力量不充足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时效性与突发性特点十分明显,所以,并不会出现在原定审计项目计划当中,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出现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进而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任务形成巨大矛盾。然而,审计客体任职的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在这种长审计时限当中,审计工作人员的数量始终是不充足的[2]。除此之外,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还涉及到资产使用与管理以及保值与增值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使得审计客体在任期之内的全部经济事项很难被全部被审计到,进而出现漏审的问题,导致最终的审计结论不完整,评价不公正,审计的风险不断增加。
(三)审计评价不准确
对审计客体履行经济责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与考核,其中就会涉及到领导干部自身的利益。如果评价不客观与公正,必然会出现诉讼的风险,其中经常出现的风险就是:
第一,评价的过多,或者是超出审计署所制定的审计事项评价范畴;第二,对审计内容中不涉及到的经济事项进行评价,或者是没有获取相关证据而进行评价;第三,评价审计证据不充足的经济事项,即便是获取审计证据,但是并不具备一定的可靠性,很难满足下结论需要;第四,审计评价的言辞不合理,若在后期调查出存在违法行为,并且是在审计任职期间,必然会对审计机构形象产生影响,最终引起审计评价风险。
(四)经济责任的界定难度较大
因为经济责任在区分现任责任、前任责任、个体或者是集体责任等方面具有极大的难度。所以,如果审计客体存在违法违纪的问题,并且属于前任个人行为,或者是属于领导班子集体决策行为,就会很容易出现推诿现象,最终难以确定个人违法违纪的责任。如果因为决策的失误而引发经济损失,那么对于追究行政责任的界定标准也十分模糊[3]。因此,在个人竞技责任界定的过程中,也同样会出现推诿情况,使得领导干部直接竞技责任的界定增加难度,并且提高了审计风险。
除此之外,竞技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不规范不系统,不具备量化标准,所以,在任期期间,经济责任当中的集体和个人决策责任,或者是直接与简洁责任等在区分与责任归属方面都没有认定标准,最终使得经济责任认定具有主观性,而且操作的难度很大,很容易出现审计风险。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一)增强审计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与职业素质
在审计风险防范中,审计工作人员自身职业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职业道德素养以及业务能力[4]。由此可见,审计部门需要重视审计干部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定期开展审计干部培训,对其职业道德以及业务能力等进行专业培训,使得审计工作人员自身风险意识与职业素质都得以增强。
(二)制定审前承诺制度
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前,需要审计客体负责人与财务负责人进行书面承诺签署,同时,签字并盖章,确保所提供的资料是真实并且完整的,针对重要资料则应该确保其合法性。在此基础上,审计小组组长需要签署书面保证,承担审计报告内容真实完整的责任,使得审计工作能够根据操作规程与规定的内容来实施,贯彻并落实责任到个人。
(三)在经济责任审计前开展全面调查
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前进行调查工作能够增加社会与被审计单位群众评议程序,通过有机结合民主监督与审计监督来对审计风险进行抵御。其中审前座谈会需要邀请被审计单位的代表来参加,对单位领导任职期间实际履行经济责任状况进行整体评价,同时也包括单位财政预算履行的状况等等[5]。这种审计前的调查工作能够对被审计的领导与单位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保证制定的审计方案更合理,积极地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
(四)严格制定审计程序
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程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积极地执行内部的控制测试程序,并且将其中存在的违法或者欺诈问题当作审计工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另外,在审计内容方面需要对群众反应比较强烈的问题予以关注,并且将重点放在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以及主管责任上,重点审计重大的问题[6]。在符合性的测试阶段,应该积极地收集资料,并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状况进行深入地了解。而在实质性的测试阶段,则应该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资料真实性与完整性予以认真地审核。
除此之外,需要对审计工作的底稿进行复核,实现多层控制,进而把审计的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审计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所以,审计风险也是必不可免的。但是,同其他审计存在差异的就是,经济责任审计属于审计机关的全新任务,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并存在特殊风险,所以,一定要了解风险成因,进而采取防范措施,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志军.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审计与理财,2012(6):21-22.
[2]杨雅乔,权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5(3):132-133.
[3]何劲松.浅析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J].北方经贸,2015(4):111-112.
[4]李红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分析[J].现代商业,2010(18):240.
[5]甘英,熊灏.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现代商业,2011(32):190-190,189.
[6]贺利军.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6):107.
编辑组稿联系方式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311-80815816
论文发表QQ:
1223186611
论文辅导QQ:
1223186622
论文代写QQ:
2385650844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QQ:
论文辅导QQ:
论文代写QQ: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