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的公允价值会计
发布日期:2016-9-21 浏览:次
【摘要】目前对公允价值的很多争议,例如,公允价值编织的报表波动性较大,公允价值得出的数据比历史成本高,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高,但是公允价值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的会计信息,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新会计准则逐渐完善,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指日可待。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会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准则不断的向国际惯例趋同,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级次做了明确划分,让企业在用公允价值计量时有了统一的标准。我国的会计制度的发展相比于国外的会计制度而言发展比较缓慢,但随着国际间贸易加深,我国对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要求更加精准化,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会计准则的发布是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对提高在市场运行中的效率,完善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分成三个级次:第一层的输入值是在活跃的市场或交易中,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相同的资产或负债并且未经调整的报价,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第二层的输入值是除了第一层次的输入值外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相关资产或负债的输入值,对于有合同期限的金融资产,第二层的输入值在整个期限内应当是可观察的;第三层次的输入值是相关资产或负债不可观察输入值,并且只能采用估值技术进行估算。
一、关于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应用
(1)长期股权投资新会计准则规定,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公允价值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公允价值的部分不予调整,确定为商誉。新准则可以将以前的摊销额一次计入“营业外收入”,增加利润。
(2)投资性房地产大多数企业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仍然采用账面价值,若采用公允价值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如果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将不能再转为成本模式,不用摊销或计提折旧,会增加企业的利润。
(3)非货币资产交换新会计准则规定,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要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目前,我国采用账面价值较多,账面价值下,如果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发生变动,并且需要补价,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和损益将发生变动。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不会受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影响。
(4)交易性金融资产新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根据公允价值确定入账价值,把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债务重组新会计准则规定,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差额确定为债务重组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和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定为债务重组损失;债务重组中的债务人可以从重组中获益。
二、公允价值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允价值应用的成本较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不能对公允价值不能可靠的计量,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但是如果请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则需要高昂的费用。我国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企业不多,降低了企业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并且,公允价值计量会增加报表审计的难度,增加了计算范围,新会计准则相关方面的描述也有欠缺,审计人员在选择上肯定会出现误差。
(2)公允价值的使用过于谨慎由于我国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对公允价值的规定非常零散,使企业在运用时过分谨慎而放弃了使用公允价值,特别是投资性房地产行业,即使在活跃的交易市场,绝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成本模式进行计量。
(3)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公允价值运用的操作指导由于公允价值的计量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而且每个准则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条件和环境不同,所以有些企业在公允价值使用时不会全方位把握。其次,由于公允价值的信息很难找到,他们往往忽略前两个层级直接采用第三个层级的估计技术,但是我国对估计技术的参数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导致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
三、政策建议
(1)完善公允价值级次的使用规范在中国市场,利用公允价值计价的输入值波动较大,选择公允价值级次有一定难度,需要按风险大小对相关资产进行排序,以提供准确信息。根据公允价值的特殊性,有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为公允价值的确定提供了可靠保证,使理论与实践得到了有效结合。
(2)采用渐进方式推进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根据公允价值取得的难易程度,先选择容易计量的,难得到的等到条件成熟之后用公允价值计量。
目前对公允价值的很多争议,例如,公允价值编织的报表波动性较大,公允价值得出的数据比历史成本高,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高,但是公允价值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的会计信息,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新会计准则逐渐完善,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指日可待。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会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准则不断的向国际惯例趋同,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级次做了明确划分,让企业在用公允价值计量时有了统一的标准。我国的会计制度的发展相比于国外的会计制度而言发展比较缓慢,但随着国际间贸易加深,我国对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要求更加精准化,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会计准则的发布是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对提高在市场运行中的效率,完善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分成三个级次:第一层的输入值是在活跃的市场或交易中,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相同的资产或负债并且未经调整的报价,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第二层的输入值是除了第一层次的输入值外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相关资产或负债的输入值,对于有合同期限的金融资产,第二层的输入值在整个期限内应当是可观察的;第三层次的输入值是相关资产或负债不可观察输入值,并且只能采用估值技术进行估算。
一、关于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应用
(1)长期股权投资新会计准则规定,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公允价值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公允价值的部分不予调整,确定为商誉。新准则可以将以前的摊销额一次计入“营业外收入”,增加利润。
(2)投资性房地产大多数企业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仍然采用账面价值,若采用公允价值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如果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将不能再转为成本模式,不用摊销或计提折旧,会增加企业的利润。
(3)非货币资产交换新会计准则规定,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要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目前,我国采用账面价值较多,账面价值下,如果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发生变动,并且需要补价,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和损益将发生变动。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不会受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影响。
(4)交易性金融资产新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根据公允价值确定入账价值,把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债务重组新会计准则规定,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差额确定为债务重组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和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定为债务重组损失;债务重组中的债务人可以从重组中获益。
二、公允价值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允价值应用的成本较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不能对公允价值不能可靠的计量,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但是如果请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则需要高昂的费用。我国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企业不多,降低了企业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并且,公允价值计量会增加报表审计的难度,增加了计算范围,新会计准则相关方面的描述也有欠缺,审计人员在选择上肯定会出现误差。
(2)公允价值的使用过于谨慎由于我国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对公允价值的规定非常零散,使企业在运用时过分谨慎而放弃了使用公允价值,特别是投资性房地产行业,即使在活跃的交易市场,绝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成本模式进行计量。
(3)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公允价值运用的操作指导由于公允价值的计量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而且每个准则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条件和环境不同,所以有些企业在公允价值使用时不会全方位把握。其次,由于公允价值的信息很难找到,他们往往忽略前两个层级直接采用第三个层级的估计技术,但是我国对估计技术的参数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导致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
三、政策建议
(1)完善公允价值级次的使用规范在中国市场,利用公允价值计价的输入值波动较大,选择公允价值级次有一定难度,需要按风险大小对相关资产进行排序,以提供准确信息。根据公允价值的特殊性,有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为公允价值的确定提供了可靠保证,使理论与实践得到了有效结合。
(2)采用渐进方式推进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根据公允价值取得的难易程度,先选择容易计量的,难得到的等到条件成熟之后用公允价值计量。
目前对公允价值的很多争议,例如,公允价值编织的报表波动性较大,公允价值得出的数据比历史成本高,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高,但是公允价值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的会计信息,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新会计准则逐渐完善,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指日可待。
编辑组稿联系方式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311-80815816
论文发表QQ:
1223186611
论文辅导QQ:
1223186622
论文代写QQ:
2385650844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QQ:
论文辅导QQ:
论文代写QQ: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