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建设
发布日期:2016-9-2 浏览:次
摘要:随着科研事业单位内外部运营环境的变化,其业务活动形式日益复杂化,对单位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会计作为经营管理的有效手段,在规范单位经济秩序、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保证经营决策正确性、强化单位内部控制等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科研事业单位要积极探寻管理会计在本单位内部管理中的应用规律。本文对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建设的必要性和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的措施建议,期望对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有所帮助。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一、科研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大分支体系,通过利用相关信息实现财务与业务活动的相互融合,服务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各项内部管理活动。对于科研事业单位而言,建设管理会计体系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促进管理与核算相结合的迫切需要
当前,科研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市场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尤其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公众对社会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对外提供的公共产品也随之增多。在此形势下,原本以核算为主要内容的财务会计已经难以满足科研事业单位的运营需要,必须拓展会计工作范围,借鉴企业管理运作的经验,通过引入内部控制、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决策控制、信息化管理来协助科研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实现“管”、“算”相结合,即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协调运作,共同服务于科研事业单位发展。
(二)实现一体化管理会计模式的迫切需要
从科研事业单位的现有会计体系来看,财务会计仍然存在一些细节性问题,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以及国家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下,财务会计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而对于管理会计而言,只在科研事业单位的个别业务中有所体现,且各项业务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如,科研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执行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活动,但是却没有实施与之相匹配的决策体系;科研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内部控制方面的规章制度,但是却难以保持制度的切实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覆盖范围有限,能够在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中实施,但是却在其他业务活动中几乎不涉及。为此,科研事业单位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体化的管理会计模式,促使各项经济业务协调运作。
(三)是推动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迫切需要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管理会计建设是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的重要举措,也是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的有效路径。管理会计建设可以激发事业单位管理活力,为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与评价提供信息服务,能够满足事业单位强化经济管理的迫切需要。为此,科研事业单位要认清管理会计建设的重要性,不断深化会计改革,提升会计工作层次,不断推进会计事业步入新阶段。
二、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建设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持续稳步推进,紧紧围绕和服务于经济财政工作大局,在会计准则、会计信息化、内控规范等方面基本建成了会计标准体系,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会计工作的持续平稳开展。然而,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远远落后于财务会计发展,难以为科学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完善提供指导,导致管理会计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
在西方发达国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经营部门均设有管理会计师岗位,大部分会计人员履行管理会计岗位职责,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与服务。同时,管理会计也在西方公共管理部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成熟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只重视财务会计,而对管理会计知之甚少,导致管理会计建设远远滞后于单位发展。2014年,我国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管理会计建设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进行了明确,但是仍缺少与此相关的实施细则。
(二)管理会计建设阻力大
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使得单位在资金管理方面长期存在着“等、靠、要”的观念。同时,科研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难以形成支持管理会计建设的内部氛围。从管理体制上来看,科研事业单位存在着产权归属模糊、所有者虚位、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不利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有序开展,加之科研事业单位的诸多经济活动缺乏科学的管理程序,如非理性贷款、无形资产评估不规范、入账处理不及时等,充分表明了科研事业单位缺乏管理会计建设动力,没有将管理会计融入到单位内部管理中,加大了管理会计建设与应用的阻力。
(三)管理会计制度建设滞后
科研事业单位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管理会计制度,造成单位经济管理活动较为混乱,难以实现管理会计与业务活动的紧密结合。部分科研事业单位仅在财会部门设置一个会计和一个出纳岗位,从事简单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如记录日常支出、进账以及报账等工作,在缺乏管理会计制度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不重视对会计信息的分析与利用,不利于单位领导层掌握预算执行、资金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四)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内部控制是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建设的重要基础,能够为管理会计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风险控制系统以及内部沟通机制。然而,我国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机构,在财务活动和业务活动中缺乏管控力度,严重弱化了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如,在物资采购方面,因缺乏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经常出现超标采购、暗箱操作、收受回扣等问题;在资产管理方面,经常出现购置决策盲目、资产账簿不全、资产核算不完善、资产报废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在票据管理方面,经常出现发票不合规、虚报发票、随意入账等问题;在风险管理方面,不重视风险识别与分析,使得单位运营面临着风险隐患等等。
(五)管理会计人才匮乏
当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一直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现有会计人员队伍只能完成简单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导致现有会计人员队伍难以满足管理会计实施的要求。同时,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还存在着人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知识体系单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管理会计建设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建设的措施建议
(一)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要合理借鉴企业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特色,逐步形成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科研事业单位要重视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积极推动科研项目立项,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研究经费,确保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活动有序开展。同时,科研事业单位要积极与企业、高等院校展开合作,建设管理会计专家数据库,总结和梳理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实施的经验,加速理论研究成果的形成。此外,科研事业单位还要转变传统的会计工作观念,提升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主动学习与管理会计相关的知识,最大程度地支持管理会计建设。
(二)健全管理会计制度体系
管理会计渗透于事业单位的各个层面,所以科研事业单位要从多视角出发健全管理会计制度体系,确保管理会计制度与本单位具体情况相符合,能够规范和指导本单位各项日常经营活动与财务活动,避免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如,科研事业单位在采购某项物资时,需要结合单位财务信息作出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物资供应商;科研事业单位在强化内部管理时,需要分析各项预算指标、成本控制指标,以确保各项业务活动与会计管理活动紧密结合。同时,管理会计制度还要与财务会计制度、成本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相协调,避免出现管理制度矛盾。
(三)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控制
科研经费是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保障科研事业单位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此,管理会计建设应将科研经费纳入到管理范围内,重视对科研经费审批、预算编制、使用全过程的分析与控制,为科研事业单位决策提供有力依据。首先,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事业单位要明确科研费用的开支范围、经费审批权限,禁止擅自挪用费用,并减少费用报账的随意性。管理会计人员要加大对科研费用的核算力度,及时收集与费用使用相关的手续资料,检查各项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做好相关账务处理工作。其次,科学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对科研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纠正预算执行偏差,并建立起集事前预算控制、事中经费监督以及事后财务验收相结合的管理会计程序。再次,强化预算监督检查,尤其要加强结题结算的监督力度,全面掌握项目执行与经费使用情况,并对经费使用效益进行经济性分析,将其纳入到绩效考核范围内,作为各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各部门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四)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科研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会计工作特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优化业务运作流程,强化对关键岗位和关键控制点的有效监控。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可借鉴COSO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从以下五大要素入手进行建设:其一,在控制环境方面,科学事业单位要设立内部控制机构,配备专职的内部控制人员,明确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其次,在内部控制活动方面,科研事业单位要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并且针对财务管理活动内容健全相关内控制度,具体包括内部牵制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稽核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为管理会计建设奠定制度基础;其三,在风险评估方面,科研事业单位要找出风险控制点,引入风险管理系统,对单位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价、监测和管控;其四,在信息与沟通方面,科研事业单位要将会计工作融入到业务流程管理中,使业务流程与会计管理系统实现对接,并通过会计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和整合各项业务信息,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对业务运作情况的全方位监控;其五,在监督方面,科研事业单位要重视会计监督、会计稽核职能的发挥,定期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信息真实性进行监督审查,重点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评估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工作中的执行情况,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五)建设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队伍
科研事业单位要重视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为管理会计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一方面,科研事业单位要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引入,对现有的会计人员队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科研事业单位要加强会计人员培训,使会计人员既要熟悉科研事业单位的相关政策和行业发展动态,而且还要了解风险控制、模型计量、IT、金融方面的知识,使自己拥有相对丰富的知识体系。此外,管理会计人才还要具备职业判断力、敏锐洞察力、风险控制力以及战略思维,能够从单位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处理经济问题。
四、结论
总而言之,科研事业单位要重视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加快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会计职能,使会计工作不再局限于会计核算层面,而是深入到预算管理、资金控制、内部控制、决策系统等层面,为科研事业单位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科研事业单位要不断总结管理会计实践经验,合理借鉴企业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构建起符合本单位经济发展和内部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翠华.完善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6(3):82-84.
[2]张晓红.加强水利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4(6):121-123.
[3]胡浩.浅析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2):75-76.
[4]任娟.对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4(1):98-99.
[5]张顺梁,金奕敏.浅议新会计制度下的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5):45-46.
[6]胡铁鸣.利用系统思维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0):142-144.
[7]陈庆红.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以财务管理内控建设为例[J].当代经济,2015(2):132-133.
[8]任旭梅.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应用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3):72-75.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一、科研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大分支体系,通过利用相关信息实现财务与业务活动的相互融合,服务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各项内部管理活动。对于科研事业单位而言,建设管理会计体系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促进管理与核算相结合的迫切需要
当前,科研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市场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尤其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公众对社会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对外提供的公共产品也随之增多。在此形势下,原本以核算为主要内容的财务会计已经难以满足科研事业单位的运营需要,必须拓展会计工作范围,借鉴企业管理运作的经验,通过引入内部控制、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决策控制、信息化管理来协助科研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实现“管”、“算”相结合,即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协调运作,共同服务于科研事业单位发展。
(二)实现一体化管理会计模式的迫切需要
从科研事业单位的现有会计体系来看,财务会计仍然存在一些细节性问题,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以及国家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下,财务会计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而对于管理会计而言,只在科研事业单位的个别业务中有所体现,且各项业务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如,科研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执行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活动,但是却没有实施与之相匹配的决策体系;科研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内部控制方面的规章制度,但是却难以保持制度的切实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覆盖范围有限,能够在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中实施,但是却在其他业务活动中几乎不涉及。为此,科研事业单位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体化的管理会计模式,促使各项经济业务协调运作。
(三)是推动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迫切需要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管理会计建设是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的重要举措,也是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的有效路径。管理会计建设可以激发事业单位管理活力,为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与评价提供信息服务,能够满足事业单位强化经济管理的迫切需要。为此,科研事业单位要认清管理会计建设的重要性,不断深化会计改革,提升会计工作层次,不断推进会计事业步入新阶段。
二、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建设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持续稳步推进,紧紧围绕和服务于经济财政工作大局,在会计准则、会计信息化、内控规范等方面基本建成了会计标准体系,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会计工作的持续平稳开展。然而,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远远落后于财务会计发展,难以为科学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完善提供指导,导致管理会计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
在西方发达国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经营部门均设有管理会计师岗位,大部分会计人员履行管理会计岗位职责,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与服务。同时,管理会计也在西方公共管理部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成熟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只重视财务会计,而对管理会计知之甚少,导致管理会计建设远远滞后于单位发展。2014年,我国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管理会计建设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进行了明确,但是仍缺少与此相关的实施细则。
(二)管理会计建设阻力大
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使得单位在资金管理方面长期存在着“等、靠、要”的观念。同时,科研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难以形成支持管理会计建设的内部氛围。从管理体制上来看,科研事业单位存在着产权归属模糊、所有者虚位、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不利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有序开展,加之科研事业单位的诸多经济活动缺乏科学的管理程序,如非理性贷款、无形资产评估不规范、入账处理不及时等,充分表明了科研事业单位缺乏管理会计建设动力,没有将管理会计融入到单位内部管理中,加大了管理会计建设与应用的阻力。
(三)管理会计制度建设滞后
科研事业单位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管理会计制度,造成单位经济管理活动较为混乱,难以实现管理会计与业务活动的紧密结合。部分科研事业单位仅在财会部门设置一个会计和一个出纳岗位,从事简单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如记录日常支出、进账以及报账等工作,在缺乏管理会计制度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不重视对会计信息的分析与利用,不利于单位领导层掌握预算执行、资金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四)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内部控制是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建设的重要基础,能够为管理会计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风险控制系统以及内部沟通机制。然而,我国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机构,在财务活动和业务活动中缺乏管控力度,严重弱化了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如,在物资采购方面,因缺乏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经常出现超标采购、暗箱操作、收受回扣等问题;在资产管理方面,经常出现购置决策盲目、资产账簿不全、资产核算不完善、资产报废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在票据管理方面,经常出现发票不合规、虚报发票、随意入账等问题;在风险管理方面,不重视风险识别与分析,使得单位运营面临着风险隐患等等。
(五)管理会计人才匮乏
当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一直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现有会计人员队伍只能完成简单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导致现有会计人员队伍难以满足管理会计实施的要求。同时,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还存在着人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知识体系单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管理会计建设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建设的措施建议
(一)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要合理借鉴企业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特色,逐步形成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科研事业单位要重视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积极推动科研项目立项,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研究经费,确保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活动有序开展。同时,科研事业单位要积极与企业、高等院校展开合作,建设管理会计专家数据库,总结和梳理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实施的经验,加速理论研究成果的形成。此外,科研事业单位还要转变传统的会计工作观念,提升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主动学习与管理会计相关的知识,最大程度地支持管理会计建设。
(二)健全管理会计制度体系
管理会计渗透于事业单位的各个层面,所以科研事业单位要从多视角出发健全管理会计制度体系,确保管理会计制度与本单位具体情况相符合,能够规范和指导本单位各项日常经营活动与财务活动,避免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如,科研事业单位在采购某项物资时,需要结合单位财务信息作出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物资供应商;科研事业单位在强化内部管理时,需要分析各项预算指标、成本控制指标,以确保各项业务活动与会计管理活动紧密结合。同时,管理会计制度还要与财务会计制度、成本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相协调,避免出现管理制度矛盾。
(三)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控制
科研经费是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保障科研事业单位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此,管理会计建设应将科研经费纳入到管理范围内,重视对科研经费审批、预算编制、使用全过程的分析与控制,为科研事业单位决策提供有力依据。首先,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事业单位要明确科研费用的开支范围、经费审批权限,禁止擅自挪用费用,并减少费用报账的随意性。管理会计人员要加大对科研费用的核算力度,及时收集与费用使用相关的手续资料,检查各项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做好相关账务处理工作。其次,科学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对科研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纠正预算执行偏差,并建立起集事前预算控制、事中经费监督以及事后财务验收相结合的管理会计程序。再次,强化预算监督检查,尤其要加强结题结算的监督力度,全面掌握项目执行与经费使用情况,并对经费使用效益进行经济性分析,将其纳入到绩效考核范围内,作为各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各部门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四)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科研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会计工作特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优化业务运作流程,强化对关键岗位和关键控制点的有效监控。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可借鉴COSO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从以下五大要素入手进行建设:其一,在控制环境方面,科学事业单位要设立内部控制机构,配备专职的内部控制人员,明确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其次,在内部控制活动方面,科研事业单位要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并且针对财务管理活动内容健全相关内控制度,具体包括内部牵制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稽核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为管理会计建设奠定制度基础;其三,在风险评估方面,科研事业单位要找出风险控制点,引入风险管理系统,对单位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价、监测和管控;其四,在信息与沟通方面,科研事业单位要将会计工作融入到业务流程管理中,使业务流程与会计管理系统实现对接,并通过会计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和整合各项业务信息,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对业务运作情况的全方位监控;其五,在监督方面,科研事业单位要重视会计监督、会计稽核职能的发挥,定期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信息真实性进行监督审查,重点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评估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工作中的执行情况,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五)建设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队伍
科研事业单位要重视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为管理会计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一方面,科研事业单位要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引入,对现有的会计人员队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科研事业单位要加强会计人员培训,使会计人员既要熟悉科研事业单位的相关政策和行业发展动态,而且还要了解风险控制、模型计量、IT、金融方面的知识,使自己拥有相对丰富的知识体系。此外,管理会计人才还要具备职业判断力、敏锐洞察力、风险控制力以及战略思维,能够从单位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处理经济问题。
四、结论
总而言之,科研事业单位要重视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加快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会计职能,使会计工作不再局限于会计核算层面,而是深入到预算管理、资金控制、内部控制、决策系统等层面,为科研事业单位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科研事业单位要不断总结管理会计实践经验,合理借鉴企业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构建起符合本单位经济发展和内部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翠华.完善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6(3):82-84.
[2]张晓红.加强水利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4(6):121-123.
[3]胡浩.浅析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2):75-76.
[4]任娟.对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4(1):98-99.
[5]张顺梁,金奕敏.浅议新会计制度下的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5):45-46.
[6]胡铁鸣.利用系统思维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0):142-144.
[7]陈庆红.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以财务管理内控建设为例[J].当代经济,2015(2):132-133.
[8]任旭梅.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应用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3):72-75.
编辑组稿联系方式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311-80815816
论文发表QQ:
1223186611
论文辅导QQ:
1223186622
论文代写QQ:
2385650844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QQ:
论文辅导QQ:
论文代写QQ: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