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高级会计师论文 >> 会计学论文 >> 正文

政府绩效审计方法科学选择

发布日期:2016-9-5 浏览:
分享到:
摘要:为提高审计效率、达到审计的目标以及降低审计成本,科学的选择审计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阐述了绩效审计的影响因素,并说明了政府在进行科学选择绩效审计方法时应当重点注意的部分以及在选择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原则。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科学审计;方法
上世纪五十年代,审计方法首次在西方图像出现,特别是在膨胀的政府支出以及纳税人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后,绩效审计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从审计方法的出现和政治经济的发展,绩效审计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发展,绩效审计已经成为政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目前的实践看来,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主要有公益组织活动、政府投资项目等等,然而随着社会需求的多种多样,政府绩效审计的方法也向多元化发展,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具有不同的审计方法、审计流程,所以在审计之前,选择科学的审计方法对成功的获得审计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一、绩效审计方法及过程
绩效审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收集数据资料、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在实际操作中,数据资料的收集具有多种方法,例如观察法、访谈法、审查法等等,与此同时,绩效审计过程应用到的知识面广,而且对专业知识有一定要求,仅仅靠审计人员的个人能力很难达到工作要求,所以可以采用外部专家或其他渠道获取的绩效评价作为支撑。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工作吸收了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例如统计学、经济学、数学、运筹学等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这些专业为基础,对收集的数据资料的的分析和评价工作的主要方法有统计分析法、管理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指标分析法等。
二、选择审计方法的局限性因素
在选择审计方法时,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概括了几个影响审计方法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审计目标、审计对象以及审计资源状况。首先是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影响选择审计方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审计目标确定了审计的过程和方法,并且总的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效果性、合规性、经济性和效率性等一系列目标,但针对某一个项目不可能四个目标都涉及,或许只包含当中的一部分。其中体现行为目标的是经济性、合规性和效率性,体现结果目标的是效果性;其次是审计对象。审计的对象不同,则审计的侧重点就不同,不管是政府活动还是公益组织,他们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就国有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除从贸易、运输等项目的盈利外,还可能涉及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所以,这类企业或单位更多的关注点在于经济性和效率性;然后是审计的资源状况。审计技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例如对于难度较高的绩效审计工作,审计人员不仅要有审计、财经方面的知识积累,更要有工程、管理等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所以说,审计资源的需求是相当庞大的。除此之外,审计信息的获取、审计预算以及审计的执行方式都会对审计方法的选择产生影响。
三、审计方法选择时应关注的重点
(一)明确审计的目标
审计目标作为审计工作方法选择的基础,决定了审计事项进行时的侧重点。当目标为经济性和效率性时,则不要求审计证据的证明力有多大,只需要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核心证据,比如通过走访、观察、统计分析等方法获得的证据。当目标为合法性和效果性时,则对审计证据具有较大的证明力,需要通过函证、审阅、盘点等结构性方法获得。所以,针对不同的审计项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项目本身目标设定选择科学的绩效审计方法。
(二)明确审计对象
针对政府绩效审计来说,审计对象可大致分为以下一个部分:部分基本支出、建设项目支出、专项资金支出和政策执行力度。不同的审计对象的侧重点不同,例如在审计对象为部分基础支出时,经济性所关注的是行政成本,即在无损失浪费的情况下产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而效率性则是针对政府部门对人民和社会的服务效率;对效果性来说,则考察的是政府部门所辖区域内的职责完成情况。对于另外三个审计对象来说,侧重点依旧是各不相同,所以,明确审计对象对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了解各审计方法的特点
当明确了审计目标和审计对象,就该确定审计方法了。审计方法的多样性使得选择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进行选择之前,必须尽可能多的了解各审计方法的优点、缺点以及适用范围。例如,要想获得对某项审计工作的认识或感想以补充调查问卷的信息时,就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审计人员即可得到更深层的信息,与此同时,更能与相关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方法虽然结果较为满意,但是相对耗时,难以比较分析所获得的信息。所以要了解各种审计方法的特点,以便选择效率较高、结果较好的审计方法,从而缩短审计工作的周期。
四、科学选择政府绩效审计方法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创新性原则
绩效审计工作要具有创新性的思维,这不同于注重严谨的逻辑思维的合规性审计工作。制定具有多元多样复杂性的绩效审计项目的标准比较难,所以缺乏相关的规范化的绩效审计方法。所以,拥有创新思维的绩效审计方法具有更大的市场,在选择审计方法时必须坚持并遵循创新性原则,注重发散思维、强调反向思维、克服定向思维才能在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化审计产出。
(二)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就是要求审计方法、审计对象以及审计目标三者之间要彼此适应。例如,在进行政府绩效审计时,要采用传统的审阅、复核、复算等财务审计方法审查政府资金使用情况;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核对资金管理流程和效果。所以,不同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且要彼此具有适应性,才能加快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效率。
(三)系统性原则
审计工作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具有系统性,从审计目标和审计对象的确定到科学的选择审计方法,每一环节都必须要有系统的进行,各审计方法有相对应的系统结构,才能使得作用最大化,从而实现审计工作的最终目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的选择政府绩效审计方法要从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入手,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选择出高效率、高质量、低消耗、低风险等审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冰洁,刘军丽.我国制度环境对政府绩效审计影响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6)
[2]李宁.政府绩效审计改革的关键路径[J].财经界(学术版),2016(11)
[3]段景霞.从科学发展观看政府绩效审计[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9(01)
[4]王晓光.政府绩效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选择[J].西部财会,2015(11)

咨询QQ

客服电话

(工作日:9:30-17:30)
0311-80815816

支付方式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