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高级会计师论文 >> 会计学论文 >> 正文

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建议

发布日期:2016-9-5 浏览:
分享到:
摘要:2014年10月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信息化建设作为管理会计体系的四大建设任务之一。本文在总结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从环境、技术、人才和经验交流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的建议,以期为强化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和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管理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涌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很多企业在这场变革中也积极行动,推动自身信息化建设,但相比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程度,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进程则明显落后。面临着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环境较差、技术支撑缺乏、人才紧缺和经验交流不足的局面,我国必须加快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推动管理会计的深化发展。
一、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1.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环境较差
宏观方面,一是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理论基础薄弱。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起步晚,后续发展未得到重视,传统会计重核算轻管理的理念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关于管理会计的性质和边界的研究尚缺乏统一认识,这些都使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根基受到了冲击。二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缺乏可操作性具体指引。虽然财政部在2013年颁布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但这是对会计信息化的整体性、全局性的规范。2014年发布的《指导意见》,也只是提及将信息化作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四大任务之一,但对于企业如何将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还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指引。微观方面,一是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从目前国内只有少量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才建立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现状中可见一斑。许多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对管理会计缺乏了解,对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培养不够重视,从而造成管理人员素质低、无法适应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需求。另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成本较高且成本回收期长,导致很多企业都缺乏推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积极性。二是与管理会计信息化相配套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组织结构的不协调和员工绩效考评系统等的不完善,也使内部控制在责任会计方面被架空,相应流程的优化调整没得到落实,弱化了管理会计的作用并限制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2.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技术支撑较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信息时代,企业要有效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必然要打造利器,这个“器”就是信息技术。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对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研发投入资金较少,重视程度不够,许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依然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这样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对管理决策和控制的实时要求。现在许多软件开发商对原有的会计电算化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一些功能,但主要还是核算方面的功能,缺少具有管理功能的软件。新兴的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技术虽然对企业开展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产生了强烈的技术驱动,但是实践中适合各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难度和大量资金需求使得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研发进展缓慢。
3.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紧缺
管理会计信息化需要将管理、会计和信息化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有机整合和综合分析,它的建设需要对管理学、会计学和信息学等都比较了解的复合型人才。现在高校的这些学科都是分开教学,因此,毕业生也称不上复合型人才。另外,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财务人员大部分都是传统的会计核算型人才,对会计业务、管理和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应用能力较差,难以准确高效地对复杂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及决策。在大数据时代,海量的信息爆发式的增长,需要具备较高计算机技能和会计专业水平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来分析、整合和传递海量的财务信息,然而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的匮乏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受阻。
4.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经验交流不足
总体而言,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实践仍处于自发状态,整体应用水平较低,管理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和企业内部管理实际需要存在脱节现象。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国际间和企业间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实践经验交流和应用案例缺乏分享的平台造成的。因此,我国在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强国际和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取长补短、学习经验,同时根据中国国情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以实务为指引,进行科学总结和自主创新实践,才能不断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化在我国的实践应用水平。
二、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管理会计信息化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指导意见》指出企业应建立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推动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作业成本法、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等管理会计方法都起源于国外,传统财务人员要掌握这些理论和方法并付诸于实践有一定难度,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高效准确地化解这一难题。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将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方法简单化,财务人员可以准确高效地进行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等,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助推下,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信息化为管理会计的全面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所以信息化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管理会计信息化是国家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三期”(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阶段,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发生一些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从客观上对管理会计的深化应用产生了要求。通过强化管理会计应用,可以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更加科学、全面地衡量企业绩效,进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而强化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要手段就是大力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开发和推广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这是顺应会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的自我完善的必要举措,同时还可以推动我国会计工作转型升级。
2.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
管理会计信息化有助于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为会计人员职能的转变提供了契机。它可以使企业大多数财务会计人员从记账、算账等日常性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投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评价、战略决策等领域,从而加快企业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促进企业管理会计有效发展。管理会计信息化有助于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本就属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不应将二者割裂开来。目前企业常用的信息化工具有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网上银行和银企互联系统,此外还包括会计基础核算系统、网络报销系统、影像管理系统以及财务辅助系统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要将这些进行整合,如果整合不了,至少应该保证各个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使企业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可以共享,防止信息孤岛的产生。管理会计信息化有助于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风险管理是管理会计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风险的监控和处置,是风险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现代信息化技术能够提前进行风险预警,有效防止财务风险。在设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时,可以设置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模块,运用一些能够有效辨识和监控企业真实财务风险的预警指标,从而实现财务风险预警。
三、提升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的建议
1.营造良好环境
宏观方面,一是政府应鼓励学术界大力开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丰富和深化管理会计理论,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构建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解决目前对管理会计认识不一、缺乏公认的定义和框架等问题尤为迫切。二是在《指导意见》基础上,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指引出台,宣传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形成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以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信息化案例示范为补充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指引体系,增强企业的可操作性,确保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效果,促进企业发挥能动性,应用并开发适用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以达到提升企业价值创造力的目标。微观方面,一是企业应提高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思想是行为的指导,如果企业没有从思想的高度认可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则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和推广必然会不尽人意。只有从思想上认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才会加大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资金投资力度、人员培训力度,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所必须的资金和人力的基本保障。二是企业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依赖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的。企业只有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组织、执行、监督机制,才能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提供执行保证。
2.强化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利器,要想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就必须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并结合实际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和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现在以云技术、大数据、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涌现,在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引入XBRL技术规范处理文件,可以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标准;利用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并综合海量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可以使管理会计中的管理更加精细化;再借助云计算技术,将数据存储在云端,随管理会计所需而用,按需付费,降低成本。管理会计信息也将由以“存”为主转向以“用”为主,更加贴近企业管理,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服务。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是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当然软件供应商和有关中介服务机构可以依托自身的专业技术和知识为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后期运行维护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另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在技术上要确保系统运行过程中信息的安全性。管理会计是“对内会计”,它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并筹划未来,使用了大量的企业内部的数据,不但对企业加强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蕴含着企业战略投资及其他涉密信息,一旦泄密,损失将十分惨重。
3.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现阶段的会计人员主要是核算型人才。为从源头上解决我国会计人才结构失衡的问题,首先要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使高校毕业生能够学以致用。其次,在后续培养和考评中,要将管理会计知识纳入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和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在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中适当增加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比重。最后,全面提升管理会计人才信息整合能力。管理会计人员不但要强化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要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知识的积累,熟悉和掌握信息技术、企业管理、会计和金融等学科的知识,具备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通过运用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管理会计方法和工具,借助信息技术准确高效地处理问题,成为真正的管理会计复合型人才。
4.加强经验交流
在网络信息时代,闭门造车是不行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更是如此。首先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西方管理会计信息化起步早,相关经验和技术的积累更深厚、更先进。所以,我国政府和相关学术组织都应该积极主动加强同先进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不断地总结和创新实践,以加快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进程。其次,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因为企业之间的交流可以体现技术的相对优势。如果某个企业因为实施了管理会计信息化,企业管理质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增强,那么其他的企业也就有了向往的对象,会产生构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在驱动力。具体而言,企业有关行业协会可以通过举办交流会,或者通过开辟杂志专栏等进行经验交流,在加强企业沟通的同时,也能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最后,案例分享也是经验交流的重要途径。财政部可以安排专人或注册会计师协会总结国内外管理会计信息化典型案例,组织编写管理会计信息化系列辅导材料,以指导各单位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组织和开展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交流和示范推广活动。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经验交流,企业可以充分借鉴国内外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先进经验,将其合理消化吸收,提高自身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
四、结语
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单打独斗的事情,它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以及企业之间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和创新,营造良好的建造环境,使用复合型会计人才,利用先进技术,在借鉴和相互学习的基础上,构建出科学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最终扩大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范围,提升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从而助推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元青,刘梅玲.“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探讨———第十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主要观点综述[J].会计研究,2015(11).
2.张继德,刘向芸.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4(21).
3.熊磊.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J].会计之友,2015(08).
4.陈虎,孙彦丛.管理会计信息化———财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J].财务与会计,2015(07).
5.邓茹.信息化视角下管理会计未来发展的思考[J].会计师,2015(11).

咨询QQ

客服电话

(工作日:9:30-17:30)
0311-80815816

支付方式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