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发展探究
摘要: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使得我国对于会计领域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而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关系着会计领域的发展以及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的学习。因而,对于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问题与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措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并对高校会计电算化改革措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旨在为更好的提高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水平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发展;问题;教学改革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多个领域的发展,而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直接关系着我国更多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会计电算化在近年来虽然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实际的会计实践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而,在关于会计人才培养方面,我国的高校必须要认清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进而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会计人才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常见问题
我国会计领域在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成果在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会计的实际应用效果。笔者在此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归纳:
1.理论知识繁琐复杂,在实际的应用中容易淡忘。作为会计专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是建立在基础会计与手工帐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而较之于这两门知识,会计电算化的知识更为复杂繁琐。然而,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会计电算化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相关的会计人员容易将所掌握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淡忘,给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有效进行以及正确性带来一定的威胁。此外,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帐在理论方面存在着一些相似性,而电算化理论知识又是在手工帐之后进行学习的。因而在实际的电算化工作中,很多会计人员容易将电算化理论知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忽视。而对于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忽视很容易使得操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并且不利于操作人员从根本上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2.过度重视电算化账套中的数据结果。电算化账套的数据结果是由基础设置,期初设置,日常操作等一系列操作过程最后得出的,每一个操作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数据结果;加上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对实践操作的步骤解释难免有遗漏,图例也容易出错。因此,会计人员容易在实践中容易养成按图索骥的操作习惯;一旦出现了数据结果不一致,则无法独立解决。
3.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除了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外,会计电算化发展中还面临着会计工作人员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对于任何一个领域的工作而言,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对于工作的有效性都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对于会计领域而言,对于数据精确度的要求较高。如果会计工作人员缺乏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那么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遇到困难,很难进行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二、高校会计电算化改革措施的探究
从上述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当前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较多方面的。而我们在认清这些问题的同时,就必须要加强高校在会计电算化改革措施的研究。笔者在此对高校改革电算化改革措施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希望可以为提高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水平而做出一些贡献。
1.加强对理论知识的重视。高校会计电算化改革的措施与方法有很多,而就笔者看来,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要根据当前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因而,首先针对于对理论知识的淡忘,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就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由于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与手工帐知识相似,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其主要内容,要对手工帐的知识进行简单扼要的回忆,并且让学生自己探索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帐理论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在区分二者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了解。
2.实践操作要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之上。当前的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并且转变为以重视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然而,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点,其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也就是虽然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教学,但是与其他科目的区别是重视实践教学是要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实践教学。因而,就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对相应实践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与回顾。同时,在学生实际学习操作中,教师要根据电算化教学的需求与操作中的一些限制进行讲解,让学生不仅会实际操作,更能够了解电算化软件的一些相关原理。如此一来,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就能够从理论角度上进行思考,进而进行操作。而这对于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而言,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将这样的教学模式总结为,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应该先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与实践,同时在操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再将理论知识融入操作的过程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学习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同时,更加深入的了解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学习效果。
3.问题式教学。在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操作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归纳总结,专门对这些易出现的错误点进行分析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这些易错点的认识。这种问题式教学较之于其他教学更能让学生加强对易错点的认识和了解。
4.教学方法多样化。对于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而言,教师的教学方法都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而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同样如此。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虽然看似其教学方法仅仅局限于理论教学又或者是实践教学。而单纯的两种教学方法势必会具有单调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研讨式教学,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通过讨论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所学所得。再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的采用项目式教学或者任务式教学等等。总之,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较之于单调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问题以及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措施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国培养出更有优秀的实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同时更加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以及教学涉及的方面较多,同时每一个方面又比较复杂,再加之我国会计领域对于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还没有研究到一定的深度,因而不利于实际会计人才的培养。所以,在今后的会计领域的发展中,高校要不断根据发展的现状研究教学改革的措施,从而研究出更多、更有效的促进会计领域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腊梅.基于ERP环境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367-368.
[2]张娜,唐丽华,李英奇.会计信息化之会计信息人才培养的必要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4(6):76-77.
[3]吕宏.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之友,2010(9):117-119.
[4]万新焕.“TPP”教学模式应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索[J].会计之友,2011(3):111-114.
编辑组稿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QQ:
论文辅导QQ:
论文代写QQ:
请将您的期刊介绍及征稿函发送给我们。
高会交流群:

如果您想在本站发表论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