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高级会计师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融资模式探讨

发布日期:2017-2-28 浏览:
分享到: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资金的筹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渠道和方式,互联网融资正逐渐成为企业融资的新渠道。文章首先阐述了众筹融资、网络借贷、大数据融资三种互联网融资模式及其发展情况,分析了互联网融资存在的监管体系不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融资平台运营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出了加强互联网融资监管、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加快互联网融资平台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融资模式;大数据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移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社交应用的快速发展,技术革命已进入互联网革命时代。互联网降低了沟通和交易的成本,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改变了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也对企业融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融资模式
1.众筹融资
众筹融资,即大众筹资,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向大众募集资金的方式,每位出资者提供少量的资金,通过大众的广泛参与,在总量上累积到项目所需资金规模。众筹项目发起人(筹资人)在众筹平台(中介机构)上发起具有创新性质和可执行性的项目,众筹平台对项目的合理性、项目内容与回报的匹配度等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项目发起人进行页面设计、视频制作,在众筹平台上上线项目并开始众筹,筹资时间结束时募集到的资金需达到规模下限方可成功启动。在项目募集期,所有款项均由第三方监管。项目成功启动后,众筹平台将扣除平台服务费后的剩余款项的一部分交付给发起人,并预留一部分作为项目成功并保证公众(出资人)获得回报的保证金,在项目成功无纠纷且所有出资者得到承诺回报的情况下,众筹平台再将这部分款项交付发起人。若项目在筹资时间未筹到最低限额的资金,则项目募集失败,众筹平台将所有支持款项退回给支持者。按照回报方式,可以分为以预计产出的产品作为回报的商品众筹和以企业股权作为回报的股权众筹。自2011年7月点名时间将众筹模式引入我国以来,众筹模式迅速普及,筹资规模和参与人数稳步增长,出现了以京东众筹、淘宝众筹、青橘众筹和苏宁众筹为代表的商品众筹平台,和以天使汇、人人投和大家投为代表的股权众筹平台。商品众筹方面,以京东众筹为例,截止2015年11月30日,京东众筹筹资总额突破12亿元,千万级项目17个,百万级项目超200个,其中三星钢铁侠限量版以35.9万人创全球参与众筹人数之最。股权众筹方面,以人人投为例,截止2015年底,人人投成功众筹近300个项目,拥有270万登记投资者,完成7亿众筹金额。在众筹模式下,筹资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项目创意,争取普通大众的关注和支持,进而筹得项目资金。相对于传统的筹资方式,众筹模式更为开放,投资收益不再是项目能否获得资金的唯一标准,帮助其他人实现梦想并追求新奇好玩产品的筹客精神会使更多普通人参与到众筹项目中来,聚少成多。同时,众筹平台的专业团队可以对众筹项目进行更高效的审核,为投融双方提供便利的咨询渠道,令筹资过程更加合理、有效。
2.网络借贷
网络借贷,是一种不依赖金融机构,而是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完成的无抵押借贷筹资方式。网络借贷借助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将碎片化信息收集、归纳、解析,实行小额分散的风险控制原则,突破了传统银行借贷的服务瓶颈,成为大众理财、信贷的有效补充。网络借贷的传统模式下,网络平台本身不参与借款,借款人发布借款信息,网络平台采用“大数据”方法,采集借款人各个维度的数据判断其违约概率、违约成本,给出相应的贷款额度、利率区间和风险定价,投资者根据借款人信息选择是否借款,网络平台实施信息匹配、工具支持和服务等功能,借款人的借款利率在最高利率限制下自行设定,投资者自主把控风险,网络平台仅收取成交服务费。这种网络借贷模式,借助了网络、社区化的力量,强调个体参与,有效降低了审查的成本和风险。
3.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是一种依托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处理方式,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结合传统金融服务,创新性地开展资金融通服务。该模式以阿里小贷为典型,具有无抵押、无担保、融资成本低、资金周转快的特点。阿里巴巴注册会员在网上提出借款申请,阿里金融根据借款人在电商平台上的交易额、交易次数、履约情况、消费者评价、资金流等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结合在线资信调查模式,通过交叉检验技术辅以第三方验证确认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将借款人在电商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作为向借款人提供信用贷款的决策依据。经过短短五年时间的发展,2015年6月25 日,由阿里旗下蚂蚁金服作为大股东发起设立的浙江网商银行正式开业,这是中国第一家以互联网为平台向小微企业和网络消费者开展金融服务的民营银行。基于金融云计算平台,网商银行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优势,围绕淘宝、天猫及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向电商平台卖家推出“网商贷”,借助“村淘合伙人”模式,面向农户推出“旺农贷”产品,结合电商平台用户需求,积极开发淘客贷、阿里云贷款、大数贷等新型数据化贷款产品,截止2016年2月,网商银行为超过80万家小微企业累计提供了450亿元信贷资金。
二、互联网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互联网融资监管体系不健全
互联网融资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形式,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但尚未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自2013年国务院将“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列入重点研究课题以来,先后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如《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备案登记管理指引》,界定了网络借贷的金额上限,重申了平台“信息中介”的法律地位,但尚未上升到法律层面,同时,网络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的具体办法、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网络借贷资金的监管职责、众筹项目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尚未明确界定,互联网融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
2.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信用体系有助于甄别借款人的质量,降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提高融资效率,降低借贷风险,但现阶段我国互联网融资的征信体系并不健全。一方面,我国的民营征信行业起步较晚,且各家征信机构的大数据不能互通互联,信用评级数据的获取难度大,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另一方面,央行的征信系统尚未对互联网融资机构开放。尽管央行征信中心为帮助网贷行业实现信贷信息共享,通过下属上海资信建立了网络金融征信系统,收集、整理P2P平台借贷两端客户的个人基本信息和贷款信息,通过信息共享,防范网络借款人身份欺诈、过度负债等信用风险,但部分融资平台却担心对客户和借款人可能有不好的影响而不愿意接入。
3.融资平台运营水平参差不齐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融资平台数量迅速增加,2014-2015年P2P运营平台增至近3000 家,仅2015年一年就增加了1020家,为数众多的互联网融资平台在发展程度、数据收集、风险管控、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一方面,京东、阿里巴巴等合法合规、技术创新的互联网融资平台将普惠金融作为自身使命,发挥其便捷性、针对性优势,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数据和渠道创新,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业务规模不断增加,已成为传统金融行业的重要补充。另一方面,e速贷、E租宝、泛亚等问题平台也大幅增加,2015 年问题平台达896 家,是2014年的3.26倍。
三、促进互联网融资发展的对策
1.加强互联网融资监管
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健全具有我国特色的互联网融资法律法规体系,为互联网融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首先,坚守监管的底线思维,避免系统性融资风险,设置行业准入门槛,完善筹资者信息披露机制,明确网络资金第三方存管的具备办法,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形成监管分工及合作机制。其次,适时推出互联融资监管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明确监管主体、确定监管职责,保护投资者权益,规范互联网融资平台发展。第三,在维护资金安全的同时,鼓励互联网融资行业健康发展,推动互联网融资平台有效竞争,提高监管政策与发展政策的协调性。
2.完善社会征信体系
完善社会征信体系,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措施。一是,推动民营征信机构发展,扩大数量来源范围,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优势,有力补充央行征信系统,推动我国征信行业的全面发展。二是,建立健全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信用评审机制,降低信用评价的主观影响,提高信用评价的公信力。三是,构建互联网融资平台信息共享模式,实现互联网融资平台征信数据的交流与共享,打通线上线下的信息壁垒,帮助互联网融资平台机构全面了解授信对象。四是,在条件成熟时,允许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融资平台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实现征信信息共享。
3.加快互联网融资平台建设
互联网融资平台应重视人才引进,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运营模式,强化行业自律,不断提升平台服务水平,推动互联网融资行业发展。一是,鼓励引进金融行业与信息技术领域的高级人才,加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推动相关人才的评级、认证工作,构建企业内部人才培训系统,做好人才储备。二是,建立互联网融资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创业者、创业培训基地等的联系,针对小微企业差异化的融资需求,开展融资产品创新,为小微企业提供系列融资服务。三是,鼓励互联网融资平台进行运用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产品和服务。四是,建立互联网融资平台联盟,加强平台间的联系与合作,强化行业自律。
课题项目:
本文是珠海市社科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5YB076)和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开发区校企合作科研项目(项目编号:H201407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林辉,杨旸.互联网金融及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6,(2):8-13.
[2]张岭,张胜.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7):114-118.

咨询QQ

客服电话

(工作日:9:30-17:30)
0311-80815816

支付方式 返回顶部
展开